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高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蒸馏 【答案】B 【解析】
“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2.下表所列物质晶体的类型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A. A 【答案】C 【解析】
1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原子晶体 氮化硅 单晶硅 金刚石 铁 离子晶体 磷酸 氯化铝 烧碱 尿素 分子晶体 单质硫 白磷 冰 冰醋酸 B. B C. C D. D
试题分析:
根据构成晶体的微粒确定晶体类型,原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原子,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
A.磷酸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所以磷酸属于分子晶体,故A错误;
B.单晶硅的构成微粒是原子,所以属于原子晶体,白磷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属于分子晶体,但是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构成微粒是氯化铝分子,所以属于分子晶体,故B不正确; C.金刚石的构成微粒是原子,所以属于原子晶体,烧碱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所以属于离子晶体,冰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所以属于分子晶体,故C正确;
D.铁的构成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属于金属晶体,尿素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属于分子晶体,故D错误;
考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类型的判断,明确晶体的构成微粒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尿素、氯化铝属于分子晶体,为易错点。
3.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 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 可利用米汤检验含碘盐的真假
C. 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D. 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消化其实就是使蛋白质发生了水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工业酒精中含有有毒物质甲醇,因此不能用于伤口消毒,A不正确;B、碘遇淀粉显蓝色,但碘盐中碘是以碘酸钾的形成存在的,碘酸钾与淀粉不反应,因此不能用米汤检验碘酒的真假,B不正确;C、馒头中的淀粉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才能产生葡萄糖,因此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不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C不正确;D、蛋白质水解产生了氨基酸供人体利用,因此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其实就是使蛋白质发生了水解,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应用与判断
4.只用一种试剂便可将苯、苯酚、四氯化碳、乙醛4种无色液体进行鉴别,这种试剂是
2
的①银氨溶液 ②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③NaOH溶液 ④溴水 A. 仅①④ C.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醛可被银氨溶液氧化,苯酚与银氨溶液不反应,可鉴别,故①正确;②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乙醛可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苯酚与氢氧化铜不反应,可鉴别,故②正确;③NaOH溶液与苯酚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苯酚和乙醛,故③错误;④苯、苯酚溶液、四氯化碳、乙醛与溴水混合的现象分别为:分层后有色层在上层、白色沉淀、分层后有色层在下层,溴水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④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苯酚可与氢氧化钠、溴水反应,乙醛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剂氧化,以此解答该题。
5.BF3是典型的平面三角形分子,它溶于氢氟酸或NaF溶液中都形成BF4离子,则BF3和BF4
-
-
B. 仅②③ D. 仅①②④
中的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是
2
2
A. sp、sp 【答案】C 【解析】
B. sp、sp
33
C. sp、sp
23
D. sp、sp
2
【详解】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上含有3个σ键,中心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1×3)/2=3,属于sp2杂化,BF4-中中心原子B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3+1?1×4)/2=4,属于sp杂化。故C符合题意;答案:C。
【点睛】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简称VSEPR模型),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
3
1×(a-xb),a2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进行解答。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3
B. 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 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在2个H原子所连直线的中点处 D. 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在2个O原子所连直线的中点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气分子中N与3个H原子形成σ键,孤对电子数为(5-3)/2=1,为三角锥形分子,故A错误;B.CCl4中C与4个Cl形成4个σ键,孤对电子数为0,为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C.H2O中O与2个H形成σ键,孤对电子数为(6-2)/2=2,为V形分子,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CO2是非极性分子,C与2个O形成σ键,孤对电子数为(4-2?2)/2?0,为直线形分子,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7.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s2p3s3p,②1s2s2p,③1s2s2p,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
B. 具有下列价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3s3p,②3s3p,③3s3p,④3s3p,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
C. ①Na、K、Rb,②N、P、As,③O、S、Se,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
D. 某元素气态基态离子的逐级电离能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核外电子排布: ①1s2s2p3s3p,②1s2s2p,③1s2s2p,④1s2s2p3s3p,则①为Si,②为N、③为C、④为S,根据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 Si>S >C>N,故Si原子半径最大,即①的原子半径最大,故A选项是正确的;B.由价电子排布式 ①3s3p,②3s3p,③3s3p,④3s3p,分别为:Al、Si、P、S元素。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VA族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 ③>④>②>①,故B选项是正确的;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1)Na、K、Rb电负性依次减
2
1
2
2
2
3
2
4
2
2
6
2
2
2
2
3
2
2
2
2
2
6
2
4
3+
2
1
2
2
2
3
2
4
2
2
6
2
2
2
2
3
2
2
2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