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二) [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 中 小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7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已经审计署审计长会议通过,该准则的施行起始时间为( )。 A.2010年8月1日 B.2010年12月1日 C.2010年10月1日 D.2011年1月1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0年7月8日已经审计署审计长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每年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 )。 A.审计工作报告 B.审计结果报告 C.审计过程报告 D.审计报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3、下列不属于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处罚的是( )。 A.罚款 B.批评教育 C.行政处分 D.移交司法机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内部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隐瞒审计中查处的问题,或者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玩忽职守,泄露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秘密,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等,应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下列关于审计准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B.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C.审计准则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标准
D.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业务中一般公认的惯例加以归纳而形成的,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而不是评价审计事项的依据。
5、社会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通过其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这种独立成为( )。 A.实质上独立 B.思想上独立 C.形式上独立 D.经济上独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此题考核的是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形式上独立是一种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
6、检查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经过正确的计量、计算与分摊可以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 )。 A.估价 B.截止期 C.披露
D.计价正确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计价正确性指的是检查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经过正确的计量、计算与分摊。 7、针对审计项目具体内容确定的审计目的,并对总体审计目标予以细化的是( )。 A.专门审计目标 B.特殊审计目标 C.具体审计目标 D.一般审计目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审计目标通常分为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是指实施审计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具体审计目标是总体审计目标的细化,是针对审计项目具体内容所确定的审计目的。
8、社会审计组织在准备阶段应当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书面文件是( )。 A.审计通知书 B.书面承诺
C.审计业务约定书 D.审计协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此题考核的是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在社会审计的准备阶段应当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用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
9、下列各类审计证据中,审计人员编制的会计分录调整表属于( )。 A.实物证据 B.亲历证据 C.内部证据 D.外部证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工作时亲眼目击、亲自参加或亲自动手取得的证据。
10、审计人员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 )。 A.审计证据 B.审计标准 C.审计准则
D.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11、下列有关审计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确定为O,有利于审计机关防范审计风险 B.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不应确定为0 C.由于该项目属于再次审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情况非常熟悉,因此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可以确定为0
D.是否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确定为O,取决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评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BD错误在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不可能为0,因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不可能为0。
12、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本期财务报表和上期财务报表中相同项目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异常变动作为下一步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这种审计取证方法是( )。 A.计算 B.观察 C.检查 D.分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教材P115“分析”的内容。 13、下列各项中,属于实物控制措施的是( )。 A.业务批准与执行相分工 B.实施内部审计制度 C.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 D.定期与银行进行对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职责分工控制,选项B属于独立检查,选项D属于凭证与记录控制。
14、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置比较健全,但未予有效执行,导致大部分经济业务失控,应将其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为( )。 A.低水平 B.中等水平 C.高水平 D.无风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高控制风险表明内部控制设置极不健全,或虽设计了良好的内部控制,但却未予有效执行,从而导致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大部分失控。审计人员无法信赖该单位的内部控制。
15、在审计抽样时,下列各项中与所需样本量成反向关系的是( )。 A.总体容量 B.总体项目差异
C.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D.要求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