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引言
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处重要位置,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作为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北省,却也是我国沿海经济的低谷,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沿海11省市中为倒数第三。为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由秦皇岛、唐山、沧州组成的河北沿海地区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并将成为环渤海的一个有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在环渤海地区,沧州市是一座长期被忽视、被低估的城市。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沧州市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正确认识沧州市的产业演进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而调整发展思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沧州概况 (一)地理位置
沧州位于渤海西岸, 北依京津, 南临山东, 距北京220km, 距天津110km, 通过高速公路到达北京、天津的行车时间不足两小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为加强与京津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1 沧州在环渤海中的区位(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1
(二)交通条件
沧州拥有令人称道的十分便利的铁路、公路交通条件。随着朔黄、京九铁路, 津汕、石黄、沧保高速公路等一批国家、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建和建成, 沧州形成了高度密集的公路、铁路交通网。举世瞩目号称中国新干线的京沪高 速铁路也将经过沧州, 并已选定沧州站站址。沧州已经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路网密集和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之一, 支撑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三)资源条件
沧州是环渤海区域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 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5亿吨, 天然气282亿m3, 具有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和配套产业的有利条件。沿海滩涂40多万亩, 海洋生物1000余种, 盛产鱼、虾、蟹等海产品。盐田总面积45万亩, 年产原盐150万吨以上, 在我国北方原盐年产量排第三。有待开发利用的沿海空闲荒地及盐碱地100多万亩。人口稀少地势平坦, 地质条件优越, 开发成本低, 环境容量大, 是大规模工业开发的宝贵资源。
区内农业资源丰富, 是闻名全国的冬枣之乡、苜蓿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颇具规模; 乡谣乳业、葡萄酒业、神农食品、超细毛羊繁育基地等知名企业, 依托丰富的农牧资源延伸形成了产业链条。
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新区设立和黄骅港规划建设为综合大港,结合以上沧州市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资条件,正确认识沧州市的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其发展方向和定位,进而应对新的形势和机遇来调整思路,促进其优化升级,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2
(一)沧州经济总体水平
沧州市先后建成完善了黄骅港、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化工园区和南大港管理区等多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地区,其中,临港化工园区于2010年11月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带动了沧州市交通物流业、高新产业、轻化工各产业飞速发展。该市各项经济指标名列我省前列,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直接利用外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 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另外,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3 亿元,同比增长14.5%。 (二)沧州产业结构现状
目前,沧州市的产业结构和唐山类似,基本稳定在“二三一”结构格局,短时期内第三产业很难取代第二产业地位,但呈现出比重逐年增加趋势。2010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1.5:50.7:37.8,近年的详细比重见表3-4。
近年来,沧州市实行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改革,逐渐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同时,
3
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调节轻、重工业比例,提升建筑业比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布局比较合理。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其中,粮、棉、油行业是我省的集中产区之一,2010 年全市种植业完成产值252.3 亿元,增长4.35%,其次是畜牧业,相比,林果、渔业产值比重较低,但个别行业增长率较高,呈现较快发展势头。详见表3-5。表3-5 2010 年沧州市第一产业结构产值及增长率 (亿元 %)
从第二产业结构看,沧州也是重工业发达的地区。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占主导地位,轻工业和建筑业规模较小,详细数字见表3-5。此外,沧州市以各个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注重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010 年,规模以上企业收入总和为2810.35 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总额197.75 亿元,增长29.9%,发展较为迅速。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