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英文):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3/3.5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12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 理与单片机技术等 授课时间:一(3-4)/1-16周、四(3-4)/1-16双周 授课地点:6C—202,6E—202 授课对象:2014电子信息卓越班 开课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康丽/教授 联系电话:13302693363 Email:kangl@dgut.edu.cn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9A405B),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每次发放作业时,采用集中讲解方式。 使用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第1版。 教学参考资料:1.《Computer Networks (5th Edition)》,Andrew S. Tanenbaum编著,严伟 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第1版。 2. TCP/IP网络编程技术基础,王雷 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第1版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 闭卷( √ ) 课程论文( ) 其它( ) 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要求侧重掌握计算机通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各层次意义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网络互联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将来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开发和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支撑学生核心能力达成(可多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本概念和选,): 术语,了解数据传输技术、组网设备以及当今广泛■c1.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应用的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抽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理论以及电子电象思维能力,了解通信与网络间的关系及借助于计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算机网络实现通信的方法。 ■c2.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架构,体会计算机通■c3.从事电子信息专业所需的技术、信与网络层次划分、各层功能及常用协议的应用,技巧以及使用软硬件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广阔的系统分析和求解思路。 ■c4.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工程相关实3、理解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网验,并且能够进行资料的分析和解络工程、通信工程等领域,并具备理论与工程实际释; 相结合的分析、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的学习,使自1 / 5
己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熏陶和锻炼。 □c5.设计电子系统和元器件的能力; ■c6.认识时事议题和珠三角产业趋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育跨领域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外语能力; ■c7.发现、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c8.培养专业道德以及认知社会责任。 理论教学进程 教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学核心能力支撑 求 方式 课计算机网络重要术语,堂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C1,C3 教客户服务器模式。 学 课网络分类,主要性能指堂C1、C3、C7 标,协议三要素。 教学 课理解和掌握ISO参考模堂型及TCP/IP模型的网络C1,C7 教层次划分及各层功能。 学 掌握物理层功能及技术,掌握信道复用技术类别及特点,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传输系统。 课堂C3、C4、C7 教学 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时长 1 计算机网络2 概述 网络的发展、作用、4 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网络的体系2 结构 2 3 4 数据通信及物理层基本4 概念 6,7 数据链路层,作业报6 告演讲(一) 课堂教数据链路层作用,点对学C2、C3、C4、点协议PPP工作原理。 分C7 组讨论 2 / 5
8 使用广播信4 道的以太网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理解和掌握CSMA/CD协议和网桥的工作特点。 课堂C3、C4、C7 教学 9 网络层概论 2 课网络层功能,虚电路服堂C1、C3、C4、务概念。 教C7 学 课理解和掌握IPv4协议内堂C1、C3、C4、容,子网的划分原则及教C7 编址方法。 学 课堂教理解TCP报文结构,学C2、C3、C4、TCP可靠传输功能的实分C7 现方法。 组讨论 掌握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和域名服务器,掌握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和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10,11 子网划分、4 网际协议IP 13,14 运输层功能及协议,作6 业报告演讲(二)) 15 应用层 2 课堂C1、C3、C7 教学 合计: 实践教学进程 36 周次 实验项目名学时 称 教实验项目类学重点与难点 核心能力支撑 型 方式 常用网络命令的功能、使用A验证 方法和输出格式 交换机的配置内容A验证 及方法 3 / 5
DC2,C3,C4,实C6 验 D实C3,C4,C6 验 5,6 实验1,2:网络常4 用命令(必做) 实验3:交换机的配置2 仿真环境设10 置; 实验4:交换机的配置方式(选做) 实验5:局域网组网2 (选做) 实验6,7 TCP/IP 协议应用,程4 序设计及实施(两人一组)(必做) 12 组建局域网络所需B设计 考虑内容。 D实C3 验 12 15,16 理解和掌D握TCP/IPB综合/设实C2,C3,C6,C7 协议的应计 验 用 合计: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实验(闭卷) 评价标准 1. 评价标准:参考解答。 2. 要求:理解掌握所有的必做和选做试验。 1. 评价标准:测验参考解答及作业参考答案。 权重 10% 课堂测验和作业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给出解10% 答,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1. 评价标准:独立思考,内容详实,字数达到要求。 2. 要求: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团队队员合作沟通良好,演讲效果良好。。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读书报告及课堂演讲 10% 期末考试(闭卷)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信号与系统知识和方70% 法进行求解,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专业)课程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4 / 5
注:1、课程教学目标:请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学生核心能力(c1,c2...):请从授课对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中复制。 3、教学方式(可多选):A课堂教学、B户外教学、C分组讨论、D实验/实习。 4、实验项目类型:A验证、B综合/设计。
5、若课程无理论教学环节或无实践教学环节,可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删掉。
5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