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评析复习参考 - 2003年高考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7:04: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育科研通讯2003·3

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对今后复习的启示是,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近年高考数学试卷明显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考查,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网络化处理,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并逐步地进行综合灵活的应用。在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自身的能力,只有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使知识具有用武之地。这些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学生在做题时千万不要为做题而做题,敷衍了事,不求甚解,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003年高考数学给我们的启示

杜英秋

03年高考数学题,无论在题的形式还是考查的方向,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难怪很多考生和送毕业班的老师说:看到考题感到是那样的陌生,没有我们熟悉的影子。是我们练习题型和高考题路不一致,还是没有真正落实练习的方向和目的。这的确需要我们教师深刻的反思。我今年送了一届高三,高考后给我触动很大,我想就自己的一点体会谈些看法。

1、 如何正确把握高考对教学工作的指导

高考有着一种无形的魔力使每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其魔力圈内旋转,一旦逸出可不得了,那将意味着淘汰。于是每年的秋冬两季将就过去一年的高考研究分析,来揣摩新的出题走向;到春季则是名目繁多的高考动态分析。那么我们捕捉到了什么,刚刚贯彻的教材中不要求记忆的内容高考将淡化,紧接着又提出这些东西不仅要考而且还要加强;大家一致性的认为电子计算机时代计算能力要弱化,然而今年高考中就加大了计算能力的考查。一味的捕捉高考,不扎扎实实的抓教学,犹如刻舟求剑。可以这样说每年的高考都在变也没有变,变的是考察的具体内容和题型,不变的是知识和方法。我们要想贴近高考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加强双基教学,用扎实的功底去应对变化无穷的高考。

2、 如何应对高考中的新面孔

13

教育科研通讯2003·3

在选择练习时一味追求新,大赶时髦风,紧跟高考,形成一窝风,使得学生顾此失彼,忽略基础。试想高考永远是未知的,我们只能步高考之后尘。所谓高考题型新颖,只是叙述方式或问的形式上新,如果我们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题型,例如今年高考题第21题,看起来很生没有见过,而看其所求,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我们如果建立坐标系得到点的轨迹是个椭圆,那么椭圆的焦点不正是所要找的两定点吗?这样就把这一新题,转为我们常见的求点的轨迹方程问题了。因此我们见到新面孔的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能否有什么新的思路来解题,而是看该题能否用我们曾经用过的基本方法来解,从而去掉盖在题上的“新”的面纱,化新为旧化难为易。平时练习是要掌握这种化归思想,使学生抛弃题海战术,回归双基,让学生有充足的思维空间。

3、如何面对高考中的综合题

所谓综合题就是几个基本题的合成,只要能把该题肢解为熟知的几个基本题,正确解答是不成问题的。怎么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必须明确平时练习的方向和目的,题是知识、能力和方法的载体,无论我们多么用功的做题,只能做其中的一点点,如果用大量的练习去碰高考题,这犹如大海捞针,势必事倍功半。而通过做题,掌握该题有关的知识方法,并用他来解决其它问题,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才能由简单题解决难题、有基本题解决综合题。例如:今年高考22题,只需弄清集合{2t+2s|,s、t∈Z,0≤s≤t}=的含义,t的一个具体的值,s在0≤s<t范围内取值,就得一组数,t=1,s=0只有2;t=3时s=0、1得5,6;t=3时s=0、1、2得9,10,12这样很容易就写出第四行和第五行。

4、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能去扣高考题 ,只能熟悉每一数学知识的应用走向,找到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着点,才能很好的建构合适的数学模型。例如今年高考20题,该城是否受台风的袭击,就是台风中心距城市的距离与台风侵袭的圆形半径的关系,这样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解决。

我们如何使教学与高考很好的结合,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探索。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达成共识,教师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还要做好。而需要学生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学生去做,我们不能替代,明确学教的主体 ,老师要踏踏实实的教,学生要扎扎实实的学,没有捷

14

教育科研通讯2003·3

径可走。

2003高考英语试卷评析及2004年备考策略

王会慈

2003年高考英语试题总体体现了稳中求发展、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整套试卷的难度与往年相差不大,但更加强调语言运用之理念,试卷内容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贴近生活。 一、交流为本, 生活为源 2003年英语高考听力试题的模式没有改变,分值仍为30分,测试的时间把握得很准,为18分钟。语速恰当,难度适宜。在设题上侧重考察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听到的语言材料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录音由去年的美式英语变成了十足的伦敦腔,语速明显低于去年,听力材料内容十分贴近生活,听力选材100%来源生活,体现生活情景。例如,第七段对话是打电话问路,第十段的training program介绍等都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这使考生听起来感到熟悉、亲切,有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听力题整体难度有所降低。听力部分仍着重考察了学生的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些题是需要仔细推敲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例如:第六段材料第7题考察了考生的推理能力。

听力训练应循序渐进地展开。注意语速、词汇、篇幅、题材、背景音等方面的过渡。加强听力技巧的指导。及时进入英语思维状态。提前一拍读题,预测材料内容。根据连接词预测下文内容。如补充连接词and,furthermore, also, what is more, for instance预示与前面的信息近似;转折连接词although,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but, in spite of, yet预示下面的内容将发生大的转折;顺序连接词first, second, then, after, before, next, last, finally有助于抓住条理和脉络;归纳连接词as a result, therefore, in short, thus, in a word, after all预示总结和概括等。根据问题定位相关信息。如以问题中的疑问词who, what, where, why, when, how定位材料中的人、事、地点、原因、时间、方式。摘记关键词。关键词多为名词和动词、数字、日期、与其一动作相关的形容词或副词。树立全局观念,整体大于局部。学会取舍,不要纠缠前面没听清的内容。摒弃边听边译的习惯。大胆猜测,果断答题。

二、运用为旨, 境中求真 今年的英语单项选择题更强调考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但都是比较常见的。将对语法、词汇、习惯用语等语言项目的测试融入情景

15

教育科研通讯2003·3

之中,突出运用,在情景中凸现语言的应用,使语言鲜活句子比较简洁,没有偏长偏难的句子。最大特点是今年该大题15道题中有8道题与动词有关,占整个大题的53%。难度与去年相比容易。估计该大题的得分率亦比去年高。考生考完之后对该题普遍持乐观态度。这也体现了高考“淡化语法规则,偏重阅读理解”的趋势。较往年相比,更加突出语言的交际化,更加强调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其题干简单、明了、不偏、不怪、遵循了既定命题原则。依据时态选定答案的题目有24,27,30题; 依据连词用法的题设有21,29题; 依据代词的题设有32,33题;依据非谓动用法的题设有22题; 28题考情态动词; 26题考冠词; 25,31题考词义辨析;23题考副词;34题考倒装句。

交际化、功能化、语境化是高考单项选择题的发展趋势,纯语法题会逐步淘汰。可见,生搬硬套语法规则,死扣条条框框是行不通的。

三、意义为先, 纲举目张 完形填空着重考查学生对语意、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今年的完形填空是稳中求变,变主要体现在选材新,贴近生活,并更富有现代气息。难度和去年相当,中等学生大约会错6--9道题。完形填空体现了意义为先,纲举目张的特点。几乎每个选项独立地看都适合,但是放在篇章中只有一个选项是对的。只有抓住线索这个纲,则一路顺风。必须把握“I”以前是看不起Ed的,后经过一局比赛改变了看法这个纲,否则可能出现“滑铁卢”现象,一错不可收拾,有些成绩较好的考生由于理解偏差一下子错8,9个。如36题,很有可能误填A。只要了解全文主旨便可作出正确判断。有些题是需要学生正确掌握词义的,如39,41,45,52,题,要根据注意词义的细微差别选出最佳答案。也有个别题目应注意固定搭配,从语境方面去体会从而作出判断,如42题。

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可归纳为6个字:一读(快速阅读,弄清要义);二选(分析语境,字斟句酌);三查(串连选项,复视核查)。

四、原汁原味,与时俱进 2003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选材具有时代感,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文章都是没有改编的原文,体现了现代英语的特点,加大了内容的复杂程度,反映了现代科学及现实生活中的新发展新变化。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素养和英语语感,读起来很艰涩费解。同时,阅读发问具有较高的技巧,凝聚了较强的思维力度,因而有很好的测试效度和区分度。5篇文章的篇幅都比较长,没有出现以往那种文章短小却内涵丰富的广告和新闻片段的文章,这可能是缘于增加阅读量从而发挥阅读理解独特的选拔测试功能作用的考虑。

16

搜索更多关于: 评析复习参考 - 2003年高考试题 的文档
评析复习参考 - 2003年高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smzn4za7d1h1yk7prqr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