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除杂、分离、鉴别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实验目的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少量石灰石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CO3 从KClO3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从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中鉴别出尿素 B.B
C.C
所用试剂和方法 水或稀盐酸 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消石灰或水 D.D
2.青岛是美丽的沿海城市,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能含MgCl2、CaCl2 和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提纯粗盐,同时验证可溶性杂质是否存在。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Ⅰ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Ⅱ、Ⅲ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沉淀b中共有三种物质
D.最后还要加入适量盐酸,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3.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4g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6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
C.滤出的固体中可能有铁无铜 D.滤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铜和镁
4.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金属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也可能含有铁 B.滤渣质量可能等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D.滤液一定为无色
5.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B.反应后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2:71
6.下列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所属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H2O2MnO2H2?+O2? 分解反应
B.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3CuSO4=Fe2(SO4)3+3Cu? 置换反应 C.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H2SO4+Mg(OH)2=MgSO4+2H2O 复分解反应 D.高温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CaCO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方法合理的是( )
高温CaO+CO2? 分解反应
选项 物质 Ca(OH)2固体 铁粉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Fe2O3固体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过滤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C
D.D
C MgCl2溶液 NaCl溶液 D A.A
H2气体 HCl气体 B.B
9.我国的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有关化学角度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满架蔷薇一院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10.下列物质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熟石灰 消石灰 CaO B.铁锈 氢氧化铁 Fe(OH)3 C.生石灰 消石灰 Ca(OH)2 D.烧碱 火碱 NaOH
11.质量相等的锌、铁分别和相同的盐酸反应,产生的H2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代表金属锌
B.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C.铁在充分反应后一定有剩余
D.充分反应后,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同
12.关于反应:A+B→C+D,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B.若A为酸,C和D为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若B是氧化铜、D为铜,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D.若8gA与12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C、D的质量和为 20g
13.锌、铁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与反应的酸的量可能不足 B.消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消耗锌的质量比消耗铁的质量少 D.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比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快 14.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用 FeSO4 溶液、Cu 和 Ag 三种物质可以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Fe3O4 二、实验题
15.“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_____直接接触.铁制品除锈时_____(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