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课程:
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3、选修课程: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
(六)按课程性质分类
1、显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明显的。特征:计划性。
例子:语文、数学等(课程表里列出的课程)
2、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间接、内隐的。特征:无意识、无计划。
例子:班风、校风;教室环境布置;学校管理方式;师生关系。考点3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纵向VS横向
英语书:英文字母-单词-简单句-复杂句(纵向); 科学书:生物+物理+化学(横向)。 逻辑VS心理
历史书:按照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组织教材(逻辑); 语文书:小学语文插图多,中学语文多文字(心理) 直线VS螺旋
13
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知识点总结:
(1) 纵向组织:按照一个学科知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 组
织课程内容。
(2) 横向组织:以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3) 逻辑顺序:按照学科本身体系和知识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内容。
(4) 心理顺序: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课程内容。
(5) 直线式:课程内容前后不重复。
(6) 螺旋式: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后面内容是对前面的扩展与
加深。
考点4 课程文本的一般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1. 地位:指导学校教育教学
2. 中心内容:课程设置
(二)课程标准1.地位:
(1) 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
(2) 评价的依据
14
(3) 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中心内容:课程目标 (三)教材
地位:教师教学主要依据/材料/工具考点5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评价模式1、代表人物:泰勒
2、观点:根据预期目标评价课程。考点6 新课改-课程结构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结构的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综合课程, 初中——综合+分科, 高中——分科课程。 2、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 地位:国家课程、必修课程
(2) 内容:①信息技术;②研究性学习;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5
④劳动技术教育。口诀:信社研劳3、农村中学课程是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新课程改革结构的特点1、均衡性(课程比例) 2、综合性(开设综合课程)
3、选择性(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附录 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 旧中国的学制
1、壬寅学制:1902年,首颁布,未实施
2、癸卯学制:
(1) 首实施(人颁布,鬼实施)
(2)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壬子癸丑学制:
(1) 资本主义性质
(2) 规定男女同校;(壬子癸丑,男女都有) 4、壬戌学制: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