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A、政治上: 起用文人儒士参政
B、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C、教育上:中央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儒学在民间独尊
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教育被儒家垄断。 (2)积极:
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3、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 代表人物: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 明朝:王阳明
主张:
(1) 程颢、程颐“:
A、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仁”与万物俱生 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
历史地位: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观点: 理气论、心性论 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其贡献:
A、在理气关系方面: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B、理学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强调个人学习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以达到“仁”的最高境界。
C、政治理论方面: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
五常”,还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D、理学经典方面: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使
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朱熹理学的影响:
朱熹成为仅次于孔孟的一代宗师,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心学
(1)心学的基本内涵: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开创者是陆九渊
A、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B、他的明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 (3)明朝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
A、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体系,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C、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4)影响:
A、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B、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①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②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和对儒学思想的发展 (1)李贽—反正统意识 A、主张: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主张男女平等
B、评价: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