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 (一)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工业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林业、化学工业和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食品工业生产产品包括酒类、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水产品、粮油加工、焙烤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保健食品、生鲜食品加工、糖果及巧克力、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等24个门类。从国际上看,世界食品工业年销售额约2.7万亿美元,高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在发达国家,以初级农产品上市的比例越来越低,农产品的产后加工能力达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品的90%左。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国外食品企业的强势进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杭州娃哈哈、青岛啤酒、南京雨润、山东双汇、蒙牛乳业、伊利乳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生产基地已经随处可见,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中国质量新闻网2008-12-16),2008年全国食品工业仍将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销售收入将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
党的“十六大”提出未来十年,我国将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其内在质量和水平,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中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从事食品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掌握扎实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必将具有美好的就业前景。
(二)黑龙江省食品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工业是黑龙江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把食品工业列为全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通过实施结构调整、改革创新、政策扶持、技术进步等一系措施,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十五”时期,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着力发展大豆加工业、乳制品加
1
工业、酒类制造业、粮食加工业、肉类制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马铃薯加工业等7个行业;加快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餐桌)食品、山林特食品4种食品的发展。实现“十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重点的主要标志是:实施100项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90亿元;培育和发展国家级名牌产品20个,省级名牌产品30个;组建和壮大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25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10个;食品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实现0.6∶1。
现今,黑龙江省的哈高科食品集团、黑龙江三江食品、龙江大豆食品、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龙丹乳业、光明松鹤、富裕老窖、北大仓、华润金玉集团、牡丹江赖氨酸、哈尔滨大众食品、齐齐哈尔天鹅食品、黑龙江木兰肥牛、黑龙江银河淀粉、黑龙江港进马铃薯制品、宁安香宁淀粉等一批龙头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带动全行业共同发展。黑龙江省的双城市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兴工业园为载体,基本形成了以雀巢、旺旺、娃哈哈、南京雨润、江苏菊花味精、北京汇源、山东富荣、春华酒业以及酱菜加工等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体系,牵动规模以上工业稳步攀升,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核心主体。双城已经成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
另外,辽宁、吉林两省对食品工业发展也十分重视,辽宁省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吉林重点打造“玉米经济”,东北地区食品及其相关工业正迅速发展和壮大。
二、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当前,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食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迫切需求的大量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加工专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调研发现,食品从业人员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较大缺口。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很多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就业、创业的适岗能力错位的通病,造成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根据对黑龙江省食品行业近五年的市场调查表明,黑龙江省食品行业技术
2
人员结构呈两极分化,既高级人才(如博士、硕士、本科学历)多,未受过专业理论培训的低级人才(如高中生、初中生)多,而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娴熟操作技能并能稳定地工作于第一线的生产技术工人相对缺乏。因此,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和输送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能安心工作的,从事食品加工的专业技术人才。
据悉,到\十五\末期,黑龙江省食品工业要实现年销售收入656亿元(年平均增长13%),按此速度,到2008年黑龙江省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577亿元,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将达6万余人,而技术人员至少应占10%,达6000余人;到2015年黑龙江省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800亿元,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将达7万余人,技术人员需求7000余人,加上食品营养与保健等行业的兴起,十年内平均每年需要增加至少2000人。
可见,开设食品加工技术专门方向势在必行。 三、培养目标和岗位分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和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工艺、原辅料检验、工程设计和储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可到大豆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酒类制造业、粮食加工业、肉类制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马铃薯加工等食品企业从事一线生产、工程设计等工作;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岗位分析
食品加工技术专门方向毕业生将在以下相关岗位从事工作:
1.乳制品加工业:从事配方奶粉、超高温灭菌奶、酸奶、乳酸菌饮料和其它乳饮料等乳制品的生产操作、工艺设计;
2.酒类制造业:从事啤酒、白酒、食用酒精和葡萄酒等生产操作、工艺设计;
3.粮食加工业:从事燃料乙醇、玉米淀粉、淀粉糖、氨基酸和其他各类谷物加工等生产操作、工艺设计;
4.肉类制品加工业:从事各类肉类制品加工生产操作、工艺设计; 5.饮料制造业、马铃薯加工业、大豆加工业:从事饮料制造、马铃薯加工
3
和大豆制品加工的的生产操作、工艺设计。
四、专业发展目标和建设措施 (一) 专业发展目标
1、发展思路:本专业以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北方地区食品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食品企业生产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目标,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方向,充分利用我院已开设的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2009年以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技术专门方向)首次招生80人,2010年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招生120人,以后每年基本稳定在120人左右。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以“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制定的食品工业重点发展方向为轨迹,到2012年,将本专业建成院级示范性专业,到2015年将本专业建设成省级示范性专业,到2018年将本专业建设成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同时为黑龙江省食品企业生产岗位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
2、办学层次:三年制高职
3、招生计划: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招生数(人)见下表1:
表1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2009-2013年招生计划
年份 人数(人) 2009 80 2010 120 2011 120 2012 120 2013 120 (二)专业建设措施 1.课程建设
(1)深化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课程设置从本行业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深入剖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主要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能力为主轴设置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将课程组合成模块。
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原则:突出技能与实践教学,课程计划中实践型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
一专多能原则:考虑到学生毕业时面向的是一个岗位群,适当拓展学生的就业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广的选择范围,在教学体系中,突出一专多能的特点,适当设置复合型人才课程和技术提升课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