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
尺八,竹制,外切口,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尺八在中国的传承历史
早在东汉时期,尺八的前身羌笛就已流传于民间。
到了隋代和唐,尺八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新唐书·吕才传》:“贞观(627—649)时,祖孝孙增损乐律,与音家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
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还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八支尺八。其中一只竹制刻雕尺八,长43.7厘米,管上端开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制作十分精美,通体雕花纹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后作张袖状。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执扇,另一女坐弹琵琶。其余部分均饰以花鸟纹。此外还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
尺八发展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并经由当时日本的遣唐僧东传日本,保留至今,其技巧复杂,音色独特而有古味。沈括《梦溪笔谈》载:“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
宋代以后,随着汉文化的断层,来自民间的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用于宫廷雅乐的尺八的地位,以致在我国已不见这种古代的乐器了。现在中国流传的竖制竹
吹管乐器有箫、南音洞箫(南箫)、广东洞箫等。其与尺八主要区别为箫和广东洞箫等为内挖u型吹口,常封顶盖;南音洞箫(南箫)为内挖v型吹口,不封顶盖。而尺八的吹口是半月型外切吹口。箫与南箫,吹口都与尺八有明显的区别。尺八与箫的开孔也不同,以一尺八寸管尺八为例,其筒音为D,各孔音高为F、G、A、C、D。另外尺八与箫在内径、音色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别。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日本尺八的流行,以及日本尺八界到中国的寻根,外切口五孔的日本现代尺八逐渐回传中国。
尺八在国外传播的历史
尺八在1300多年前就已东传日本。据记载尺八是南北朝末年至唐初(公元581-618年),相当于日本的奈良时代作为演奏唐代的雅乐的乐器而由中国传去的。从隋高祖开皇20年(600年)起,日本圣德太子之时,日本曾屡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往中国,尺八和许多诸如龙笛等中国乐器东传日本。至今日本正仓院还保存有唐制尺八多种。最早传入日本的尺八仅用于宫廷雅乐,六孔,称为“古代尺八”,也常作为达官贵人的玩物,故也叫“雅乐尺八”。据传,日本圣德太子特别喜爱尺八,他当时所用的中国尺八,如今还珍藏在奈良
的法隆寺中。
目前在日本流行的五孔“尺八”,则是镰仓时代(南宋诏熙二年至元朝至顺元年)由日本普化宗的禅宗和尚觉心来中国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禅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习吹奏尺八,回国带回尺八及《虚铃》和《虚空》 等尺八曲。后来,心觉创立普化宗,传授尺八技艺,将尺八吹奏融入修禅,称为吹禅。故将他所传授的尺八称为普化尺八。
1871年以后,普化尺八传于民间。日本现代尺八就是从普化尺八演变而来的,一般多为3节,5孔(前4后1),(如今七孔尺八有更加流行的趋势)、不设膜孔,有不同的长度尺寸,既能吹奏古典乐曲,也能演奏现代乐曲;常与筝和三味线合奏,还能与西洋管弦乐队、电子风琴等合作。日本现代尺八改进了内径的变化,使音色更加完美,符合音律。
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在也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8支尺八。其中一只刻雕尺八,长43.7厘米,管上端开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制作十分精美,通体雕花纹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后作张袖状。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执扇,另一女坐弹琵琶。其余部分均饰以花鸟纹。此外还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曾复制刻雕尺八一件。
此外,由我国传入日本的还有“一节切尺八”。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海山(kaizan)将尺八从日本传至美国。如今,现代尺八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尺八虽起源于中国,但从南宋以后一直被日本人传承和发展,20世纪以后,也是通过日本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在它的故乡中国,已经几乎被遗忘了,国际研究领域也习惯性的把尺八称为\(日语“尺八”音译),把尺八归为日本的民族乐器。
2008年7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世界尺八大会上,中国苏州的尺八艺人张听(频伽三昧)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出席了大会,并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名选手中获得世界青年尺八大赛总决赛第四名。从此现代国际尺八舞台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尺八的制作
尺八是箫的前身,以竹根制作,中通无底,管体一尺八寸,歌口为外切半月形,正面开四个按孔,背面开一个按孔。
尺八的制作非常复杂。
尺八的选材,需选择较粗,竹纤维紧密,内壁较厚的竹材,因桂竹较适合,因此90%的尺八皆选桂竹(日本称真竹)为材料。
竹材目挑选也非常有讲究,因歌口必须在竹节上,切各个孔必须在距离竹节特定距离,所以,选用制作尺八的竹材节距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加上一般尺八必须带根部,一片竹林中仅有一两只适合制作尺八。所以尺八的价格也因此增加不少。对于节距离要求,目前除歌口必须在竹节之外,其他距离为美观要求,并非必须。
日本尺八一般会以竹材根部作为管尾,作为装饰,在唐代并没有这个习惯。所以,根部对尺八的音色和吹奏并无太大影响
尺八的歌口为外切,而箫为内切,这是箫和尺八的区别之一,购买时请注意。唐代没有内切歌口。歌口切法的不同会造成吹奏技巧的天壤之别。
竹材挖掘之后经过一定处理,必须存放3年以上,才可以制作尺八。
粗胚做好之后,现代尺八需要根据竹材条件进行内壁的填充,以实现内壁达到设计要求的曲线。这个过程是制作尺八的最难之处,由于全部过程为手工完成,在狭小的空间内,用锉刀磨具之类的工具作出完全符合图纸上的曲线是非常需要经验的,好的曲线能让尺八音色更加完美。也会更加好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填充材料为生漆+砥石粉的混合物。目前也有用塑胶作为内壁的新方法。
尺八的外表,需要用古老的生漆做一层薄薄的保护层。而内壁则需要用黑色,或者朱红生漆做保护。
尺八的演奏
尺八的声音可高可低。音色可震耳欲聋。也可细腻如丝。这就要求吹奏者有相当的把握能力。
尺八的外切口歌口使得尺八与箫相比增加了沉浮技巧(通过抬头低头使得气流角度的改变产生的音高和音色也会改变)
古典尺八由于只有5个孔。使得有部分音必须配合沉浮才可吹出。所以沉浮是尺八的最大魅力之一。也是考证尺八演奏者水平的重要指标。
尺八的种类
尺八可分为唐尺八、地无尺八,一节切尺八和现代尺八四种。
一、唐尺八。外切式吹口,六孔,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凤眼的有无。指法与洞箫同,并且跟洞箫一样用调区分不同长度,常用的唐尺八有G调、F调、E调。对于习惯六孔与八孔指法的朋友,只需要熟悉尺八的外切式吹口,就可非常方便的吹奏乐曲了。
二、地无尺八。外切式吹口,五孔,前四后一,无凤眼。地无尺八一般用于古典流派本曲独奏,因此既可要
求绝对音准,也可只要求相对音准。常用的为一尺八寸,也可随意取一段竹管进行制作,不必刻意要求长度。古管的制作方法,较现代管更加简单,古管的孔距为平均距离,内壁不做
修正,所以地无尺八没有音准可言,却靠人为通过沉浮修正音高。(右图为地无尺八)
三、一节切尺八。外切式吹口,五孔,一节切尺八是虚无僧在古管尺八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只有统一长度。(右图为一节切尺八)
四、现代尺八。也称现代管、补土管。外切式吹口,五孔,现代尺八是在宋尺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尺八要求绝对的音准,并对音色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对制作的要求非常高。现代尺八必须对竹管的内腔进行一种被称为“补土调律”的工艺制作(补土管这一名称由此而来),也就是人为的对尺八的内径曲线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尺八的性能达到最佳。
尺八的形状结构
尺八的歌口部分有牛角镶嵌,由于尺八的歌口为外切口,不同于箫,尺八的尖锐部分为竹肉最软部分,而箫由于是内切口,所以最尖锐部分为坚硬的表皮。因此尺八的歌口非常容易碰坏以及被虫蛀而造成整只尺八报废。古代人为了保护歌口,选用牛角镶嵌在歌口上,既是是碰坏了也可以更换。
歌口镶嵌对尺八音色有一定的影响。所选材料有一定考究。
牛角:音色较温润,是目前最常用的镶嵌材料。
象牙:高档尺八会选用象牙作为镶嵌材料,音色较硬朗。清脆。
塑料:音色介于牛角和象牙之间。目前逐步取代牛角的趋势。
歌口镶嵌形状与流派之间的关系:
古代尺八:明暗流,普化宗的尺八歌口镶嵌一般为倒扇形。
琴古流:类似倒扇形,形状为倒三角(右图为琴古流镶嵌)、
都山流:为半圆形。也是保护歌口面积最大,最科学的一种。
上图依次为琴古流,都山流,古代尺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