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
B、蚕丝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羽毛烧焦的气味,故B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能燃烧,不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故C不正确;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D不正确。故选B。
3.U形管内液面a低于b,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生石灰和水 C.硝酸铵和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B.铁粉和稀盐酸 D.氢氧化钠和水
若U形管内液面a低于b,则广口瓶内应该放出气体或放热,由于产生气体和放热均使瓶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导致液面a低于b,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A、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符合实验现象;
B、铁粉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符合实验现象; C、硝酸铵和水溶解,吸热,不符合实验现象;
D、氢氧化钠和水溶液,放出大量的人,符合实验现象。 故选C 【点睛】
易错点:溶解过程中,也伴随着能量的转化,需要牢记的有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氯化钠溶解温度变化不大。 4.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归类 清洁能源 常见单质 营养物质 复合肥料 B.B
C.C
内容 氢能、煤炭、太阳能 生铁、红磷、液态氧 油脂、淀粉、蛋白质 KNO3、NH4H2PO4、NH4NO3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煤炭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B、生铁是由碳、铁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C、油脂、淀粉、蛋白质是主要的营养物质,符合题意;
D、KNO3、NH4H2PO4含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NH4NO3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草木灰(含K2CO3)和硫酸铵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例如2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错误;
D.草木灰显碱性,与铵态氮肥反应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正确。 故选:D。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珍珠 B.冰水 C.酱油 D.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珍珠是由碳酸钙、碳酸镁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冰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酱油是由水、氯化钠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7.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错误;B、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正确;C、葡萄糖属于化合物,错误;D、氧气属于单质,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的分类。 8.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详解】
A、海水中含有盐及其他杂质,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河水中含有泥沙等其他物质,由多种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盐汽水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图1表示甲、乙两种晶体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两烧杯中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蒸馏水
C.河水
D.盐汽水
B.SO2
C.C6H12O6
D.O2
A.t2℃时烧杯中乙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5%
C.若改变温度,必须降温至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1℃时两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烧杯中乙体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选项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5g,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2℃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若改变温度,必须降温至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C正确;
D、将t1℃时两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因为甲烧杯中有物质析出,乙中没有析出固体,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选项D正确。故选B。
10.“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CO2和CO的比较,表述错误的是() A.结构: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1个氧原子 B.性质: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 C.用途: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却能做燃料
D.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在木炭燃烧过程中生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CO2和CO的比较中,结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选A.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1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奈、冰、铁都属于晶体
B.尿素、氨水、碳酸氢钠都属于氮肥
15g?100%?13%,选项
15g?100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