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陽三焦經循行路徑圖
關沖(井穴)
〔穴名解釋〕\關\,出入要道,本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是經氣始發的地方,又位於少沖、中沖之間,所以名為關沖。
〔取穴方法〕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處取穴。
〔主治病症〕中風昏迷、中暑、咽喉腫痛、耳聾。
中渚(輸穴)
〔穴名解釋〕\中\,中間;\渚\,水中小洲。本穴為三焦經的輸穴,三焦經好似江河水流動,脈氣到這裡輸注流動,就像河中的小洲,所以稱為中渚。
〔取穴方法〕手背部,在環指指掌關節的後方,第四、五掌骨間凹陷處取穴。
〔主治病症〕耳聾、肋間神經痛、手指癱瘓疼痛、頭痛。
外關(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
〔穴名解釋〕\外\,指外側,因本穴在前臂伸側面,所以為外;\關\,指關隘。本穴和內關相對,以治頭肢、軀幹疾患為主,故稱外關。
〔主治病症〕感冒、耳聾、脅痛、腮腺炎、中風偏癱、肘腕疼痛麻木。
支溝(經穴)
〔穴名解釋〕\支\,即四肢,此指前臂;\溝\,溝渠。因為穴在前臂,所處位置又凹陷如溝,所以稱為支溝。
〔取穴方法〕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寸,在兩骨(尺骨和橈骨)間取穴。即在外關上1寸。
〔主治病症〕肋間神經痛、肋部挫傷、中風偏癱、習慣性便秘。
天井(合穴)
〔穴名解釋〕 \天\,高處;\井\,此指凹陷處。穴位在肘尖的上方,所以稱為天;井則形容鷹嘴窩的凹陷頗深。
〔取穴方法〕在臂外側,屈肘時,肘尖(即鷹嘴)直上1寸的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肘關節腫痛、頸淋巴結結核、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肩髎
〔穴名解釋〕\肩\,肩部;\髎\,孔穴。本穴在肩部,舉臂時出現凹陷,故名肩。
〔取穴方法〕在肩部,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肩關節周圍炎、中風偏癱。 翳風
〔穴名解釋〕 \翳\,遮掩的意思;\風\,致病的風邪。因為本穴可以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又被耳垂所遮掩,所以稱翳風。
〔取穴方法〕耳垂後方,在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取穴。
〔主治病症〕耳聾、耳鳴、腮腺炎、面神經麻痺。 角孫
〔穴名解釋〕\角\,指耳上角;\孫\,此指孫絡,即細小的絡脈。該穴位於耳上角,有手少陽經的支脈經過,故稱角孫。
〔取穴方法〕頭顳部,折耳郭向前,當耳尖直上入髮際處取穴。
〔主治病症〕腮腺炎、結膜炎、頭痛、耳聾。 耳門
〔穴名解釋〕\耳\,此指耳孔;\門\,出入之門戶。本穴在耳孔前,猶如出入的門戶,故名耳門。
〔取穴方法〕在面部,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取穴。
〔主治病症〕耳聾、耳鳴、中耳炎、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絲竹空
〔穴名解釋〕\絲\,指纖細的眉毛;\竹\,指竹葉;空,孔穴。纖細的眉毛聚集一起形成如竹葉樣的眉,本穴在眉梢凹陷處,故名。
〔取穴方法〕面部,在眉稍凹陷處取穴。
〔主治病症〕頭痛、眼病、顏面神經麻痺。 圖 1.
圖 2.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路徑圖
少澤(井穴)
〔穴名解釋〕 \少\,小的意思,穴在小指,與少沖並列,故稱少;\澤\,水澤,即凹陷處,意指穴位。
〔取穴方法〕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約0.1寸處取穴。
〔主治病症〕產後缺乳、中風昏迷、乳腺炎。
後溪(輸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
〔穴名解釋〕\後\,後面,指穴位在小指本節的後方;\溪\,溝溪,握拳時,穴位所在的尺側橫紋頭處,形如溝溪。所以稱為後溪。
〔取穴方法〕微握拳,在手掌尺側的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處可見二條橫紋,在後一條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取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