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讲化学平衡状态课后达标检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38: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二讲 化学平衡状

态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5·辽宁沈阳模拟)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解析:选B。解答本题应特别注意各物质的状态。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无论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均不变,即①④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平衡的标志,②③⑤中各量不变时,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2015·山东烟台质检)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解析:选C。根据图像分析,改变条件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增加了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状态Ⅱ与平衡状态Ⅰ反应物浓度不相等,故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3.(2015·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已建立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加入催化剂可以达到以上目的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④⑥

解析:选B。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如改变的条件是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生成物的体积分数可能减小,①错误;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v(正)>v(逆),②⑤正确;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如2SO2+O2

2SO3,增加O2的量,SO2转化率增大,而O2的转化率减小,③错误;若减

小体积,增大压强,反应物浓度会增大,④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⑥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

4.(201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一定条件下,2SO2(g)+O2(g)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2SO3(g) ΔH<0。

A.升高温度,v(正)变大,v(逆)变小 B.恒温恒容,充入O2,O2的转化率升高 C.恒温恒压,充入N2,平衡不移动

D.恒温恒容,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解析:选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项错误;恒温恒容充入O2,O2的转化率减小,B项错误;恒温恒压,充入N2,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项错误;平衡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在恒容条件下,由公式ρ=,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项正确。

5.在425 ℃时,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下列气体物质进行的反应达到平衡,分析下图所示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能从示意图中读出相关信息的不正确选项( )

mV

A.同温同压下,只要物质比例适当,从正、逆方向都可以建立同一平衡状态 B.上述图像表示的反应为H2(g)+I2(g)

2HI(g)

C.图(1)中H2的转化率+图(2)中HI的转化率=100%

D.相同条件下,分别从正、逆方向建立等同的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相同

解析:选D。比较图(1)和图(2)可知,两平衡状态的c(HI)、c(H2)、c(I2)相同,化学反应方程式均为H2(g)+I2(g)

1.00-0.21

2HI(g),图(1)中H2的转化率为×100%=79%,

1.00

2.00-1.58

图(2)中HI的转化率为×100%=21%,故A、B、C正确。

2.00

6.(2015·湖北武汉联考)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X2(g)+3Y2(g)

2XY3(g) ΔH=-92.6 kJ·mol,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

-1

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起始时各物质的量/mol 容器编号 ① X2 1 Y2 3 XY3 0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放热46.3 kJ ② 0.8 2.4 0.4 Q(Q>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容器①、②中反应平衡时XY3的浓度相同

B.容器①、②中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1

C.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 D.若容器①体积为0.20 L,则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46.3 kJ

解析:选C。由化学方程式判断这两个反应属于等效平衡,即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量全部相同,浓度也相同,因此A、B项正确。当容器体积减小时,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即正向移动,因此会继续放出热量,则D项正确。达平衡时,XY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1

mol·L,C项错误。

7.(2015·新疆伊犁高三模拟)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其中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

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正反应ΔH<0 B.②是缩小容积体积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像,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 D.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时的图像,压强p1>p2

解析:选C。根据图像①,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ΔH>0,A错;②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错;③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先达到平衡,C正确;④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状态,即不影响A的转化率,且由于不断加入B,A的转化率逐渐增大,D错。

8.(2015·山东淄博模拟)化学反应C(s)+H2O(g)

CO(g)+H2(g)(正反应为吸热

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扩大容器的容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水蒸气使容器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固体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选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项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项错误;加入水蒸气,增加了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项错误;加入固体,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9.(2015·北京西城区高三测试)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某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OONH4(s)

2NH3(g)+CO2(g),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平衡状态

时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平衡浓度/(mol·L) -1c(NH3) 0.1 c(CO2) 0.1 T1 T2 A.若T2>T1,则该反应的ΔH<0 B.向容器中充入N2,H2NCOONH4质量增加

C.NH3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Δn(T2)=2Δn(T1)

-1

解析:选D。观察表中数据可知,T1时CO2的平衡浓度是0.05 mol·L,T2时CO2的平

-1

衡浓度是0.1 mol·L。A项,若T2>T1,则升高温度,CO2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ΔH>0;B项,向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充入N2,平衡不移动,H2NCOONH4质量不变;C项,反应中NH3的体积分数是恒定不变的,故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项,由CO2的平衡浓度可知,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Δn(T2)=2Δn(T1),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

2Fe(s)+3CO2(g)

该温度下,在2 L盛有Fe2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则10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5 mol/(L·min),10 min后生成了单质铁________g。

(2)可用上述反应中某种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CO的生成速率与CO2的生成速率相等 B.CO的生成速率与CO2的消耗速率相等 C.CO的质量不变 D.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E.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3)写出氢氧化铝在水中发生酸式电离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使上述体系中H浓度增大,可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OH B.HCl C.NH3 D.NaHSO4 解析:(1)10 min内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015 mol/(L·min)×10 min×2 L=0.3 mol,由以下关系式:

2Fe ~ 3CO2 2 mol 3 mol 0.2 mol 0.3 mol

m(Fe)=0.2 mol×56 g/mol=11.2 g。

(2)CO的生成速率为逆反应速率,CO2的生成速率为正反应速率,且CO、CO2前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v正(CO2)=v逆(CO),达到化学平衡;v生成(CO)=v逆(CO),v消耗(CO2)=v逆(CO2),无法说明是否达到化学平衡;m(CO)不变,则n(CO)不变,反应达到平衡;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任意时刻,体系的压强均相同;ρ=,当m(气体)不变时,反应即达到平衡。

mV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讲化学平衡状态课后达标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ti3k5wdxi7dd7d92wae4uc568cqjj01a7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