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析大学生心理障碍中自杀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3 20:30: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析大学生心理障碍中自杀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文章描述:论文关键词:自杀现象;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在校大学生处于成长转型以及适应全新环境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问题尤应得到重视。对大学生自杀的相关原因进行追踪和分析不难发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非常重要

论文关键词:自杀现象;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在校大学生处于成长转型以及适应全新环境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问题尤应得到重视。对大学生自杀的相关原因进行追踪和分析不难发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非常重要;对于这些影响因素采取包括个体关怀、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咨询和支持机构的设立等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是应该和必需的。

最近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甚至年轻的大学教授发生自杀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有人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成功案例的不完全统计发现,从2005年2月份到9月份,至少有14名在大学就读的学生自杀成功。一个城市内一个群体在大约半年内发生这么多自杀成功案例,实在令人触目惊心。自杀死亡已经成为青年人非自然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考虑到自杀未遂和有自杀意念者,那么涉及自杀的人群数字将要翻好多倍,自杀身亡是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冰山一角,我们的内心不能不为之震动。这些正值风华正茂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为什么要诉诸于如此极端的方式呢?其原因不能不让我们去反思。作者作为医科大学教师队伍的一分子,认为有责任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做一点思考和设想。

1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人们都要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每个人都存在着发展需求,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就会以精神能量的方式作用于自身。压力感是一种精神能量,是存在需求和发展需求对人的行为驱动的最重要能量。自尊(虚荣)、安全感、社交恐惧等压力来自于存在需求,它们

的特点就是阻碍变化。一般我们所说的压力往往来自发展需求,自我意识的唤醒是这种压力的根源,没有自我意识,发展需求不会作用于人的大脑,也就不会有压力。适当的压力是人前进的动力,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往往由于心理承受力、认识、思想境界等原因造成压力过度的现象。这些压力过度现象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超出了个体承受范围,往往会给自杀现象提供可能性。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快速觉醒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各种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影响带来的过多过强的压力对个体承受能力是一种严峻考验。总的来说,大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两因素综合的影响,实际上大多数都是综合影响的结果。

1.1大学生自杀的个体原因

现在学术界认为白杀行为是一种“病态行为”,大多数自杀者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于一种心理疾患“抑郁症”。发生抑郁症的个体,可能会在人格方面存在着某种失衡和缺陷。这种失衡或者缺陷的存在可能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遗传性因素,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性疾患明显的家族倾向;其次是环境因素的影响触发了机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在存在生理病理基础的情况下诱发了抑郁反应。如剧烈的负性生活事件的长期影响或反复刺激,以及长时间的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环境造成慢性应激状态,这些都可以引起机体发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衡和紊乱,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遗传因素影响的确切机制的阐明,还有待于医学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于遗传因素进行干预的办法,也有赖于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的不断深人。但是,对于具有遗传因素的个体应对措施,至少应对其个体的人格因素进行必要的追踪评测和标记,在平时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也许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当然,实施的方法和手段有待商榷。而且,在此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消除歧视和敌意。对其进行医疗千预的具体办法还有赖于医学科研和医学心理学不断进步。而个体发生的抑郁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1.2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社会环境原因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于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以矛盾、冲突和压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大学生活真正为大学生打开了接触多彩社会之门。也铺就了接触繁华社会之路,大学本身就位于或靠近社会发展的中心,这使大学生能够感受社会的发展与繁荣,领略社会的变化,经受各种社会的诱惑和吸引。一方面是美好的理想,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竟争压力,面对着挫折、失落,甚至打击,美好的理想容易破灭,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力的帮助,将会陷人抑郁和失望,容易导致极端行为。

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大学生正是生机勃勃的时候,是生理成熟、精力旺盛的年龄段,也是富于幻想和容易冲动的,难免出现矛盾,甚至是情感的纠葛,面对情感的冲突,有的大学生缺少解决的办法,容易陷人到绝望之中,从而出现极端行为。

优秀与平常的矛盾。曾经听说某某大学生以前很优秀,突然自杀身亡,感到困惑,这确实也是一些大学生所面临的困惑。人大学之前,一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优秀,往往是班级学习的尖子,年级学习的前茅,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是家长引以为豪的资本,是个人自信的源泉,也是个人“心理大厦”的基石。他们没有建立其他的心理保障体系和支持系统,来到大学后原先的优势消失或不明显,许多尖子聚集,竞争空前激烈,白己从优秀变得一般,尽管使尽浑身解数,仍然是“前面一大片,后面有追兵”,心理平衡逐渐倾斜,内心矛盾冲突,进而出现失望、沮丧。

非成熟与成熟的发展调整。现阶段中国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的生活基本都可以用单调、枯燥来形容,学生们日以继夜的紧张学习和复习着。进人大学之后,简单的生活忽然变得丰富和多变,内心世界也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心智从单纯向成熟急剧转变。对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真正的全面审视,对个人的价值观

进行重新调整。外界环境的因素和自身的不确定性让个性的发展面临诸多影响因素。在追求个人的目标过程中,在调整自己与周围人群的交际过程中,在处理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过程中,个体慢慢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组织、集体中的一员的个体,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大系统运行的人的压力感也会小得多。如果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不懂得换位思考,压力就会变得很大,很多木来是小小的生活或学习中的小事件也容易被夸大甚至无限夸大,钻人牛角尖。如果在心智成熟过程中,没有恰当的合理引导,对于相对人格不够完善,性格偏狭的人也容易在转变的过程中迷失,甚至造成个体的身心伤害。

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还表现在其它一些方面,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引导的偏向,学校没有建立起方便、有效的心理帮助体系。人们对心理咨询还存在误解或不正确的看法,大学生自身个性的偏差,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社会竞争和压力加大,现代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尽合理等。

2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对策

对应发生自杀的各种原因,我们应该对可能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早期干预,干预的对策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2.1个人关怀的细微化

企图自杀的人,他们往往会释放出很多信号,这其实是他们对社会的求救。但是由于大多数自杀者都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外界环境交流、联系,这些信号的覆盖范围很小,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这些信号能够及时地被细心的人拾取,如果他们有倾诉、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温暖、理解和关爱,一般都不会将冲动上升为自杀。这就是危机干预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除了危机干预之外,对心理健康问题追根究底,未雨绸缪,也许才是防患于未然之必须。

2.2心理教育与辅导的深人和具体化

论析大学生心理障碍中自杀现象的成因和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toj14x7ag2xzhu2l5g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