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底,同仁堂A股的税后利润为1亿3千万,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1999年底到2000年初,分拆出3000多万利润到同仁堂科技。2001年,同仁堂科技的利润达到1个亿,接近1999年底同仁堂A股的利润。合并报表后,同仁堂A股的利润是2个亿。用同仁堂管理层的话说,就是“花了一年时间分拆,又赚出一个同仁堂”。
合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西方现代经济学和实践表明,合并是主流。由合并产生规模效益,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率。
然而,同仁堂科技却是在主业与A股上市公司相同的情况下分拆出来的。按照西方的理论,通常的做法是将相同主业的医药类企业合并进来。此前,市场上太太药业大幅增持丽珠集团股份的做法就属此类。
2000年10月,同仁堂科技上市时,对香港和国外媒体解释分拆的目的时,有专家认为这是国际化的需要,为了将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实际上,像同仁堂这样的公司比起其他国有企业来,属于高度防守型、紧密型的企业,因为它依靠现有的品牌、技术和品种储备就可以保持每年10%的增长率。要想有大的发展,同仁堂需要的是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激活高层管理人员的创造性,而不是通过合并解决企业的活力问题。企业规模的扩大是以管理能力为前提的,以中国企业家目前的管理水平,更适合于管理中型企业,而不是巨型企业。同仁堂的分拆,使得同仁堂A股与同仁堂科技之间形成对比,业绩的比较压力会使两个上市公司产生更大的动力,这一点是外国基金经理和投资银行家所难以理解的。
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同仁堂”金字招牌享誉中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消费者越来越要求中成药能够实现高效、安全、小剂量,这对传统中药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剂型、疗效、药剂学基础理论等得不到国际承认,中药一直被排斥在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之外。但近年来,日本、韩国等国家,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发的汉方药,领先于中国逐渐得到国际认可。据统计,全球植物药年贸易额约150亿美元,而中国的中成药仅占其中的3-5%。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仁堂必须的选择就是将优秀的传统中药产品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基于此,同仁堂科技应运而生。
根据资产与业务构成不难了解,同仁堂科技目前275种主导产品,是同仁堂800多种产品中最代表现代中药发展方向的部分,集中了同仁堂冲剂、滴丸、片剂、胶囊等先进剂型产品,具有配方比较单一、服用方便、疗效稳定等特点。其中,同仁堂制药二厂生产的感冒清热冲剂、六味地黄丸等,是同仁堂成药的支柱品种。同时,在同仁堂制药
21
二厂基础上建立的研发中心,正在研制抗病毒感冒新药、麻仁润肠新药、舒肝和胃新药、六味地黄新剂型产品、心血管疾病新药及更年期综合症新药等。
另外,今年10月7日,同仁堂科技与和记黄埔及京泰实业签约,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中药行业目前在海外的最大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亿港元。据了解,同仁堂和记将利用同仁堂品牌、技术实力以及和记黄埔谙熟国际中药市场的优势,在香港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药研究开发和销售中心。按国际GMP标准开发天然药物、中药及保健新产品,并对有市场前景的传统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同时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广至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注入高新技术内涵
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除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中药现代化业务外,主要的投资立向是开拓生物制药领域。今年5月,同仁堂科技与德国麦尔海生物技术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共同组建了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以脂质体技术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生物技术生产基地,生产经营生物技术产品,并推进新产品的产业化。 目前上市公司发展高科技业务已成为一种潮流。同仁堂认为,A股市场是一个主板市场,而主板市场的投资行为是以风险低、收益稳定为特征的,所以不适宜将A股股东的资本直接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尤其是投资于与现有主业并无密切关系的项目。而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市场,将生物制药项目放在同仁堂科技,用风险投资者的资本开发高科技业务,既可相对降低同仁堂A股股东的投资风险,又有望分享到高科技带来的高回报。
老字号开启新纪元
同仁堂上市三年,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据中报披露,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25.25%;主营业务利润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27.57%。其中重点产品销售增长迅速,如同仁乌鸡白凤丸系列产品销售同比增长82.41%;国公酒销售同比增长1.29%;牛黄清心丸销售更是增长116.59%。公司预计同仁乌鸡白凤丸和国公酒的全年销售收入可上亿元。
同样从中报可以了解到,公司募集资金投资计划已完成三分之二。其中投资于同仁堂制药二厂的三个项目已经完成,包括新产品新剂型车间改造、提取生产线技术改造和颗粒车间改造项目。这些项目的完工,为同仁堂科技上市之后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保障。
由此也不难看出,三年来借助于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得益于企业机制、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的更新,同仁堂不仅具备了组建同仁堂科技的实力,而且可望由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赢得新的辉煌。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