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园外
文中作者分别赋予日本飞机轰炸前后的“红花绿叶”哪两种不同的象征寓意,从而,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哪个层次来加以表现:轰炸前,象征着“废园”内年轻的主人公渴望自由,走自己生活道路的要求;轰炸后,象征着难以被摧毁的顽强生命力与坚韧意志力。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审美层次的关照来加以表现的
第二、三、五段
(二,三)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五)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1作者在这部分文字一再强调红花绿叶的用意:作者要赋予红花绿叶强烈地象征意义;红花绿叶实际上成为作者展开观察思考的线索
2作者为什么说“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从作者的内心深处他不愿意接受陈家花园成为废墟的这个现实,因为象征年轻人意志力和生命力的红花绿叶还在 3表现手法:象征 第七段
1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真正为之悲痛的什么事情:不仅仅是被日本人炸弹所摧残的生命,还要扼杀他们渴望自由走自己人生道路的要求
2这段文字体现了这篇文章在提炼素材方面什么特点:从心理层面、现实层面和道德层面加以挖掘,从而反映了反战心理作品主题的深刻性 3修辞手法:借代 第十、十一段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为什么作者先前说“难道我是在梦里”后来又说“这不是梦”:仍然表达了作者不愿意接受花园边废墟这个现实;要从内心愿望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来 2这两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心理描写 3修辞手法:暗示
四诗词曲赋
九歌·国殇
第一部分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
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1这首诗应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2“旌蔽日兮敌若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比喻
3“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突出了楚军将士什么样的精神:虽败犹荣 第二部分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这章诗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2体现楚军虽死犹生是哪几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指出这首诗具有楚辞文体上什么特点:基本上为六字句,兮起关联作用
短歌行
第二三层
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1这部分诗歌突出了诗人在想象情景中一种怎样的感情诉求:表达了他求贤不得的忧思和想象中求贤既得的喜悦心情,强调了诗人对贤士的渴慕之情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的寓意:诗人对自己所渴求与欣赏的有用之才材质的认定 3修辞手法:比喻、引用、借代 第一四层
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这首诗第一部分突出了曹操怎样的现实处境和内心需求:曹操对自己有生之年极其有限的深重忧虑,对有用之士迫切渴求的心情 2指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个比喻寓意什么:作者所忧虑的尚未找到投靠自己的有用之士
3修辞手法:比喻、用典、借代
山居秋暝
1指出这首诗歌可以分几个抒情层次:首联通过总体氛围的描写;颔联、颈联借入以景写情和以叙事加以抒情;尾联直接抒情
2这首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志趣:乐于归隐 3修辞手法:对仗、反用典故
春望
1请你指出这首诗前四句和后四句各自抒发情感的侧重点:诗的前四句写春望中的所见所感,重在“忧国”;后四句写望后之叹,重在“思国”
2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意: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 3指出第四联细节描写所表达的内涵: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忧思深广、郁结
泊秦淮
1为什么说这首诗前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它既营造出秦淮河畔寒烟水月的迷离气氛,也烘托出这“酒醉金迷”之地的几分萧索意味,还流露着一股历史兴替,朝代盛衰之感 2最后两句寄寓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慨:非常深沉地和讽刺之意 3修辞手法:借代
关山月
一个月亮:一轮照明边关的冷月;两种情感:作者对和戎诏的皇帝和临边不战的将军强烈斥责愤怒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最终只能老死边关的士卒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极大的同情;三个场景:将军府(夜以继日,醉生梦死)、戍楼(形同虚设,从无战事)、中原(逆胡横行,生灵涂炭);三种人物:临边不战的将军、老死边关的士卒、忍死望恢复的遗民 1为什么说这首诗诗人用一个月亮把同一时间3个不同的场景:“朱门沉沉”暗写月夜;“落月”,“空照”明写月亮;“今宵垂羽痕”暗写月亮
2请你指出3个抒情层次相互关系:第一层次和二、三层次形成对比关系,二、三形成并列关系
3这首诗歌抒情手法的特点:主要通过典型事物(马肥死、弓断弦、白骨堆、遗民泪),典型场景(将军府、戍楼、中原)描写加以抒情
再别康桥
第一、 七节
一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七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这部分诗“西天的云彩”象征什么:剑桥大学
2这部分诗歌的抒情方式:借助于描写诗人的举止加以抒情,间接抒情
3变化中的重复,表达了对母校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强调作者走进康桥,离开康桥时那一种生怕惊扰了她的静谧,对她近乎崇拜的神圣情感
第二三节
二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三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突出了诗人对母校什么样的情感:难以舍弃深深眷恋之情 2抒情方式:比喻
3语言构成上的特点:从语言内在情感节奏上基本三顿 第四五六节
四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五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六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指出“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句诗的象征意义:象征诗人在康桥度过的美好岁月的光芒与色彩
2抒情手法:借象征抒情、借叙事抒情、借比喻抒情
3“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蕴含的情感内容和修辞手法:诗人和康桥,这惜别的双方,悄然相向,竟是这般心神交汇、相互默契;拟人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深深地忧思中国命运的年轻人、“你”就是祖国,“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奉献的我” 第一节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