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建筑物种类、建筑面积,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卫生及消防
标准,建筑装修标准,节能措施,建筑物的防腐、防爆、隔音、隔
振等特殊要求。
2)结构
说明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抗震设防要求,特殊地区的地
基处理方案,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采用情况。
3)生产建筑
说明直接生产和辅助生产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建筑面积。
4)生产管理设施
说明调度及办公用房、值班宿舍、职工浴室、汽车库以及门卫、
公厕、行政、库房等,并测算面积。
5)生活设施
说明住宅、单身宿舍、生活服务设施等,并测算面积。
6)主要工程量及三材耗量
说明建构筑物主要工程量及钢材、水泥、木材消耗量。
11.6 维修和抢修
1)管道维修和抢修
说明管道维修和抢修的内容,分析依托行业及社会的可能性,
进行维、抢修机构的设置,确定维、抢修的主要机具、设备、车辆
及建筑的配置。
2)仪表维护及修理
说明所在地区协作条件及依托情况, 确定仪表维修机构的体制,
18
仪表维修机构设置及设备配置的原则,列出仪表维修设备,根据仪表维修设施,说明对供电、空调、接地、建筑等的要求。
12 节能分析
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进行编制。
12.1 列出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12.1 综合能耗分析
1)说明项目能源消耗包括燃料气(油)、水、电种类和数量分
析;折算成标准能耗并计算单位能耗。
2)与国内同类工程进行单位能耗比较,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12.2 节能措施
节能措施从利用天然气的压力能输气,采用清管工艺减少输气
压损而提高管输效率,采用密闭清管减少放空损耗,简化站内流程、
增设清管站越站旁通、减少站场压损,设置自动检漏报警系统及时
发现漏气点以减少损失,合理选配压缩机组及其动力设备以充分利
用燃气轮机余热, 选用新型高效节能设备材料和密封性能好的阀门,
设耗能工质计量以及用能设备设监控设施等方面论述合理的节能措
施。
12.3 节能效果分析
从采取的节能措施分析减少天然气漏失、损耗及消耗等方面取
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9
13 环境保护
13.1 管道沿线的环境现状
1)环境现状的主要内容
说明包括管道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环境现状。
2)环境现状的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管道沿线两侧各
1km以河流水系、土壤植被、野生
动物、水土保持等为重点的环境现状,资料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
各有关部门。
3)当地政府对环境现状的要求。
13.2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及控制
1)污染源和污染物
确定主要污染源,对土壤、水土保持、植被、及野生动物的影
响和破坏一并加以分析;说明主要污染物的名称、种类、数排放方
式及噪声污染,以及对土壤、生态的污染与破坏。
2)污染控制
说明各类污染物的处理工艺、处置方法以及控制水土流失、保
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3)主要环保设施和费用
说明包括管道工程中产生的各种“三废”及噪声的治理设施;
恢复地貌、植被及场站绿化设施;“三废”的清运、填埋及处理设
施;配置设备等。列出环保设施的投资,计算出占工程投资的比例。
13.3 管道建设引起的环境变化
20
根据线路所经地区的环境特点、线路走向及输送工艺,结合施工过程进行定性描述可能改变当地环境现状情况。
13.4 环境影响分析
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14 劳动安全卫生
14.1 职业危害分析
1)自然与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说明管线沿线各站场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和环境对工程职业安
全卫生的影响。
2)建设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说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影响。
3)生产运行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说明工程生产运行中火灾危险性,分析生产和检修时可能存在
的有害物的数量,涉及场所和危害程度,分析设备产生的噪声对站
场区域职业卫生的影响, 说明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4)重大危险源
根据 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
发的《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 安监管协调
字[ 2004]56 号) 中规定,对工程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析。
14.2 职业危害防护
1)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