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2、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中,上游行业为光伏组件等材料设备的制造商,下游行业为运营光伏电站的电网公司。公司属于中下游位置,一方面要从上游采购材料设备等;另一方面要运营建成的光伏电站,向下游的电网公司收取电费。
由于2012年后补贴政策变化,需求迅速下降,而这段期间以中国为代表的多晶硅产业链产能全线扩张,导致了整个产业链成品和组件的全线下跌。另一方面,价格的下跌也使得光伏发电的经济性迅速提高,中、美两国的需求也在2013年后逐步释放。推动价格企稳回升。相关原材料价格如下图所示:
图1:光伏级多晶硅现货价格走势图
第13页
2017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图2:单晶/多晶硅现货价格走势图
图3:晶硅/薄膜光伏组件现货价格走势图
目前上游生产厂商众多,普遍产能过剩,成本逐渐降低,中下游企业对上游并不能形成依赖,相反,需求量比较大的中游企业面对上游企业具有较强的买方议价能力。
第14页
2017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过去几年,太阳能发电的整体成本普遍高于各国的上网电价,太阳能电站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太阳能电价补贴政策。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发电补贴力度的加深,电网公司对光伏电站的需求也在增加。2016年4月份,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出《关于建立燃煤火电机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制度有关要求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拟定考核办法为:2020年各燃煤发电企业承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与火电发电量的比重应在15%以上。目前中国的电力市场中,以华能、华电等巨头企业构成的“五大四小”,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截止2014年底“五大四小”发电集团的并网风电、光伏发电量估计比例在4%左右。各大火电企业尤其是五大四小这些巨头,为了完成配额要求,必然会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光伏、风电项目,这将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游行业对中游行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剧。
三、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
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的整体成本普遍高于上网电价,太阳能电站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太阳能电价补贴政策。所以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兴衰与国家的政府补贴息息相关。如果政府补贴的力度加大,则会刺激本行业的发展;如果政府补贴下降或者取消,会造成光伏设备的产能过剩,引起行业的低迷。随着光伏设备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游企业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政府补助造成的行业周期性特征也在逐步的弱化。
因为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属于露天工程,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本行业会体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在天气寒冷的一季度和四季度,
第15页
2017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电站建设工程施工一般都会暂停,所以二季度和三季度行业的销售水平要高于一季度和四季度。
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虽然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光照也比较充足,但是电网建设却配套不足,光伏电站发出的电难以输送到用电区域,所以西部地区的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程度要弱于中东部地区。另外,各省市的补贴支持力度也能影响本地的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
四、市场规模
截止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318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5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1513万千瓦,完成了年度新增并网装机1500万千瓦的目标,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为我国光伏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支撑。全国大多数地区光伏发电运行情况良好,全国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33小时,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光现象,甘肃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新疆自治区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42小时,弃光率达26%。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714万千瓦,已经接近了2015年全年数据的二分之一和2014年全年数据的四分之三。
光伏发电呈现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格局。中东部地区有6个省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分别是江苏(422万千瓦)、河北(239万千瓦)、浙江(164万千瓦)、山东(133万千瓦)、安徽(121万千瓦)和山西(113万千瓦)。
第1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