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毛泽东词二首》导学案
课题:《毛泽东诗词二首》 课型:新授课 执笔:胡云宏 审核:赵美瑛 一、学习目标: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两首词的寓意 。 三、学习难点: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查资料,简介作者—毛泽东。
2、完成生字词的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
今朝( ) 稍逊( ) 惟( )余莽莽 花枝俏( ) 寂寞( )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数风流人物: 烂漫: 3、简介词的知识。
词,又称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 。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 ,比如《沁园春》《卜算子》《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 ”。此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 和 。
课文“沁园春”是 ;“雪”,是这首词的 。 “卜算子”是 ;“咏梅”,是 。 4、阅读·感知
(1)一生或分组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2)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1
第二课时
(二)学习《沁园春·雪》 研讨: 5、学习上阙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2
6、学习下阕
(1)提问: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
(2)提问: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3)提问:“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4)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哪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说说这个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6)提问:作者评价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7、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 下阕 全词将
3
第三课时
(三)学习《卜算子·咏梅》 研讨: 8、学习上阙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9、学习下阕
(1) 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表现了梅花是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理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笑”含义?
10、这首词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说说。
11、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12、试比较毛、陆两首词的异同点。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