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6:14: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导学案 编写:刘贤光 审核:侯永 责任人: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 )1、对于以下四幅图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 )2.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上演无声的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需要的介质 D.撞击声全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 (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 )5.(11呼和浩特)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和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提出的结论是

物质的密度1.29 (kg/m) 声音传播的速330 度(m/s)

5

316 5100 5000 1300 3空气 氧气 1.43 铝 2700 铁 7900 铅 11300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导学案 编写:刘贤光 审核:侯永 责任人: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A.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的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的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 ) 6.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同一只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 )7.以下事例中不是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A. 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牙齿不易看到的部分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发现松动的螺栓 C.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雨 D.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 ( )8. (11哈尔滨)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9.(11内江) 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长笛 A

小提琴 B

手风琴

C

二胡 D

(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且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夏天比冬天快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音色的特点 ( )11.下列事例不能证明液体能传播声音的是

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 C.水龙头里“哗哗的流水声” 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 ( )12.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的听捕捉到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因为 A.听诊器能减小噪音 B.听诊器能自动排除干扰

C.听诊器能改变音调 D.听诊器能自动减少声音扩散,增大响度

( )13.百米赛跑时,如果计时员听到声音时开始计时,那么他所测得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的时间要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完全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14.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6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导学案 编写:刘贤光 审核:侯永 责任人: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二、填空题(2×18=共36分)

15.将小纸片放在吉他的琴弦上,当用力拨弄琴弦时,发现小纸屑 ,用力敲击音叉并插入水面,会看到 ,这是因为 振动产生的。

16.市政府在城市主要街道可设立了噪音监测仪。在某一时刻显示屏上显示的示数是52.10,该数字的单位是 。对于现在城市日益严重的噪音污染,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或提议 。 17.盈盈在弹奏古筝时,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___而发声:登上月球的两宇航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弹奏同一首乐曲,发出声音的 不同, _____和_______相同。 19.在验证“声音传播的条件”的实验中,我们通过“钟罩实验”。(1)抽气前,拨通玻璃罩中的手机, 听到铃声(能或不能;(2)抽气过程中,铃声 _________。

20.在城市中心,禁止重型机械或车辆通行是为了在 减弱噪音;在摩托车上装消声器是通过 途径减弱噪音。

21.车到站后,你可以看到工人师傅检修时,拿着铁锤敲打车轮上的钢板,根据听到的声音来判断钢板是否断裂,这是根据声音 来判断。

22.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 (入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弱)于玻璃板. 三、解答题

23.(11河北)(4分)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

7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导学案 编写:刘贤光 审核:侯永 责任人: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 5脚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_m。

24.(2011·山东)(5分)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 究 内 容 小孔距烛焰 的距离 做 法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3cm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3cm A

B

观 察 内 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25.(6分)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与冰山相撞而沉没,造成了20世纪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灾难,在这次事件中共有近2000人永眠于冰冷大西洋底。为了打捞沉船,人们利用一种根据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仪器安装在船上,利用它可以发现沉船的位置。 (1)你知道这种装置的名称吗?你能简要地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

(2)如果这种装置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沉船后被反射回来,用去5s的时间,则该处海域深度为多少? (3)这种装置可以用来探测月球上的一些奥秘吗?为什么?

26.(08福建)(4分)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搜索更多关于: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的文档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u3ax4bfya4g4gh0l15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