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word)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8:15: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 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四、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

(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①风向 ②水源 ③离城市距离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区位选择原则

主要工业部门(举例) 原料指向型

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产生机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类型 环 境 问 题 环境污染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生态破坏 资源枯竭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壤荒漠化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3、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①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②主要是由燃烧煤和石油类物质产生, ③危害通常表现为: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 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成因:温室气体CO2、CH4、N2O、O3的增多。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影响: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 5 -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适合农作物生长。 海水酸化,珊瑚礁死亡,破坏海洋生态多样性。

★酸雨(雾、雪)成因:燃烧矿石燃料,排放SO2、NO等酸性气体。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物生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臭氧层破坏 成因: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氟氯氢

★光化学烟雾 成因:汽车尾气(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

在逆温的大气条件下及不易扩散的盆地形成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农药、化肥),生活污水(洗涤水,含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环境,污染物进入水体和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 (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5)噪声污染 4、生态破坏

(1)土地荒漠化①沙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 ②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西北沙漠化的成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疏松;多风(暴雨、鼠害等)

人为:人口激增导致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防治的主要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地矛盾,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④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2)土壤次生盐渍化①分布(我国):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绿洲上(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②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人为方面:耕作技术落后,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 自然方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原始社会——被动的适应自然、崇拜自然; 2、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

产生活方式——“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人定胜天:认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人相关和因地制宜:认为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的

摆布——“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3、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拉采尔——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

白兰士——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人地协调论)主张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 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3、可持续发展四大观念:

- 6 -

②公平的观念:代际之间的公平、区际之间的公平。

③环境的观念: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为因果。 ④权利的观念:全人类都应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④ 庞大的人口压力:

⑤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⑥ 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 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① 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② 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③ 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理解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图)

- 7 -

(完整word)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u3x82dpr56vudb8bhn079ew80o9bl00sfa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