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合略表敬意而已。李冲对此很是记恨,最后竟然狂怒致病,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解析:选C。时人因此而轻视他。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初,以例迁秘书中散,典禁中文事,渐见宠待。
译文: (2)密致珍宝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冲家素清贫,于是始为富室。
译文: 答案:(1)高祖初年,按照常规提拔为秘书中散,掌管宫中文书事务,逐渐被宠爱优待。 (2)(太后)暗中送珍宝和御用物品来充实他的宅第,外人无从知晓。李冲家向来清贫,从这时开始成为富豪。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少年时死了父亲,为长兄荥阳太守李承所抚养教育。
高祖初年,按照常规提拔为秘书中散,掌管宫中文书事务,逐渐被宠爱优待。升为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
以前没有三长,只设立宗主督护,因此百姓多隐瞒户口,五十或三十家才立一户。李冲鉴于以三正治理百姓,由来久远,于是为创制三长制而上奏。文明太后看后说好,推荐给公卿大臣讨论。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说:“李冲请求设立三长,这是想统一天下的法令。说起来似乎可以采用,实际上难以推行。”郑羲又说:“如果不信我的话,就试行它,事情失败之后会知道我的话不错。”太后说:“设立三长,则百姓课税有固定的标准,租赋有固定的数量,包庇的户口可以查出来,侥幸逃避的人可以被制止,为什么行不通呢?”大家议论虽然有差异,但只认为变法困难,再没有其他主张。于是设立三长,公私都以此为便。
升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旧任给事中。不久转为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李冲被文明太后宠幸,受到的恩宠一天天增加,赏赐钱财每月达数十万,进爵为陇西公,(太后)暗中送珍宝和御用物品来充实他的宅第,外人无从知晓。李冲家向来清贫,从这时开始成为富豪。但他以谦虚约束自我,既能聚财又能散财,近自亲戚远到乡里,没有不分到的。当时的人因此称道他。
文明太后去世后,高祖守丧,对李冲的引见接待更胜于前。君臣之间,情义一致。设立太子后,授予太子少傅一职。
当初,李冲兄李佐与河南太守来崇一起从凉州来归附魏国,二人平时有些小矛盾。李佐
- 5 -
罗织来崇的罪名,使他饿死狱中。后来来崇之子来护又检举李佐的贪污罪,李佐与李冲等人都因此被囚禁,遇上大赦才被放出,李佐很记恨来护。到李冲受宠显贵、统管内外时,来护为南部郎,很担心被李冲陷害,常求退避,而李冲每每安慰他。来护后来因贪赃获罪,担心必定不能免罪。李冲于是详细上奏与来护的矛盾本末,请求原谅他,来护因此没有被处罚。
李冲机敏而有灵巧的构思。北京明堂、圆丘、太庙以及洛阳划定基址、设置郊庙之地、新修殿堂都全靠李冲。但他的兄弟子侄都有官爵,一家人每年的俸禄达一万多匹绢布;凡是他亲近的人,即使痴呆耳聋无不破格提拔官位。当时舆论也因此而轻视他。
李彪入京后,孤单卑微缺少靠山,认为李冲喜好人才,倾心敬仰依附他。李冲也看中他的才华,常向高祖推荐。直到李彪任中尉兼尚书,受到高祖知遇,便认为不是依赖李冲而得升迁,因而轻视背离他,只在公开场合略表敬意而已,不再有敬仰之意。李冲很记恨他。李冲多次数落李彪前后的过错,瞪起眼睛大呼,摔坏了几案。李冲向来性情温和,一旦突发狂怒,就言语错乱,还扼腕叫骂,称李彪是小人。医药不能治疗,有人认为是肝脏破裂。十多天后他就去世了,当时才四十九岁。高祖在悬瓠为他举行悼念仪式,悲痛地哭出声来不能自已。有关部门上奏谥号为文穆,安葬在覆舟山。
四、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根据提示填入合适的句子。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鸽子,鸽子的回答是“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述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候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 254。当有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树枝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鸽子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兴许只差一个人的力量,和平就会来临。”可见,事物发展的规律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我们做事应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从知更鸟讲述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特点,据此推知:要积累量变,以期产生质变。
答案:(1)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质变 (2)坚持不懈地点滴积累,不要急于求成 14.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说:“在吃中国!”请体会这三个人所说的话的不同意味,并把你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甲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解析:“在”的意思有多重,以此入题。 答案:(甲说的意思是:)食文化在中国。 (乙说的意思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
(丙说的意思是:)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
- 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