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讲
问题一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 3.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 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
问题二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
问题三
1.智力正常,认知完整。 2.积极的自我观念。
3.取悦他人,人机关系和谐。 4.面对并接受现实。 5.能调节情绪心境良好。
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7.人格完整独立。
问题四
1.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2.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5.使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
6.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第二讲
问题一
1.社会学原因。1)应激性生活事件2)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3)文化背景 2.心理学原因。1)心理分析流派2)行为主义流派3)认知流派
3.生物学原因。1)脑损伤2)神经发育异常3)神经生化学异常4)脑的可塑性低下
问题二
焦虑是指一种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怀有一种忐忑不安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问题三
思维与情感、行为意向不协调和脱离实际。
问题四
1.评论性幻听
可编辑
.
2.争辩性幻听 3.思维鸣响 4.思维阻塞 5.思维被撤走 6.被动体验
问题五 1.自我调节 2.家庭社会干预 3.心理干预 4.生物干预
第三讲
问题一
自我认识中形成的自我概念会影响心理的防御机制,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而对自我的否定的意识则会导致抑郁;自我体验会影响压力的应对方式,它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生活品质;自我调控可以通过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进行调控,从而影响到情绪健康和生活态度。
问题二(开放题目自己写不能完全抄)
形容自身特质:大学生女性成年长发黄皮肤黑头发体型中等来自湖南 核心特质:女性
问题三
同一性概念:个体将自身动力、能力、信仰和历史进行组织,纳入一个连贯性的自我形象中。它包括对各种抉择和最后决定的深思熟虑,特别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承诺等方面的内容。
发展趋势:大学低年级为自我同一性危机期;大二大三年级为同一性形成探索的关键时期;大四为自我同一性的考验期。即18岁的学生大多数处于成就型和延缓型同一性状态,21岁至22岁的年龄阶段,排他型和弥撒型的学生人数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一性由较低状态向较高意识状态显著转变。
问题四 成因:
1.心理分析视角:出生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一个人是否产生自卑心理,例如个体需要在婴儿时期不被父母重视,个体就有可能产生内心客体是不值得被爱的、自卑的心理;
2.认知行为主义视角:个体的认知对行为的影响,一些人总是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故而产生自卑心理;
3.人文主义视角: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被父母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如果个体在一个有条件关注的家庭中成长,就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克服自卑心理的心理调适方法:
1.打破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 2.从优点认识自己,积极评价自我 3.积极自我暗示,联系肯定自我
可编辑
.
问题五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到复杂,当人的某一级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需求分别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关于健康人格: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 1、能正确对待自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
2、能够对待任何人,无论对方是男或是女,都将一视同 3、能够与他人保持深刻的人际关系。
4、能够细微观察现实世界做到实事求是,并能够根据正确的信息进行周密地思考。
5、具有常在的欣赏力。“自我实现的人”有着奇特而经久不衰的欣赏能力,具有新鲜、纯正,还有敬畏、快乐甚至达到狂喜程度的人生的基本品质。 6、具有独立的主见与自信。
7、具有创造性。即是指性格上的品质,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一个人的成就。 8、具有民主的品质结构,即做到行为的一贯性。除此之外,“自我实现的人”还应具有“深厚的友谊情感”、“幽默的同情心”、“强烈的道德感”以及“个人独处的需要”,只有这样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问题六
1.正确的自我意识 2.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4.友善性和宽容性 5.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讲
问题一(开放题目自己写不能完全抄)
我所在的专业是法学专业。该专业有如下特点:该专业该专业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著称。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各类法学知识和法律规范,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和国内立法状况,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阅读专业外文书籍。在能力方面,学生应能较熟练德运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法律纠纷,并有从事法学实务及法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该专业毕业后可从事以下工作:企业法务专员、银行合规部的法务、法院或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或书记员法警、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公务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或者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人员等。
问题二
1.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生涯规划能力 3.促进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 4.增强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5.帮助大学生坚定地走下去,直到成功的终点
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