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下)
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把答案写在第3页答题区域内.)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C.加强南北交通 D.消灭南方的陈
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5.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A.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名族
B.封闭保守、闭关锁国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6.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1
B. 兵马俑
C. 骑驼乐舞俑
D. 渔樵耕读碗
7.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 A.观光旅游 B.建立外交关系 C.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D.想征服中国
8.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9.“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郭子仪
D.黄巢
11.与“陈桥兵变”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12.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2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3.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14.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阿骨打属于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5.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国家建立 C.民族政权并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6.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粟
D.棉花
17.“China”这个名词是源于我国宋代( )的辉煌发展。 A.陶瓷制造业
B.采煤业
C.冶铁业
D.青铜冶铸业
18.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市舶司
B.瓦舍
C.司农司
D.宣政院
19.《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统一国家建立 C.商品经济繁荣
B.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政权并立
20.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D.元朝对外贸易繁荣
3
21.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设立行省
D.定都大都
22.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2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25.以下哪一项发明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二、融入情景,探究问题:(共4小题,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材料三中,被这位皇帝比喻为“明的失”的一面镜子的人臣是谁?
(4)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7.(14分)对外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 材料二:如图。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主要贡献。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