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41: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材料三:海上丝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 (4)综合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一一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5

材料二: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需要另一种货币方便流通……于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根据材料一、二的描述,分析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材料四中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出现在什么地方?

6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把答案写在第3页答题区域内.)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581年属于公元6世纪80年代。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C.加强南北交通 D.消灭南方的陈

【分析】本题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隋灭南方的陈是在589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在605年,因此消灭南方的陈不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点。

【解答】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从涿郡到洛阳的一段被称为永济渠。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7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解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反映的是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成绩,使大批拥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可以凭读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史实。

5.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A.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名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习俗风尚.

【解答】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盛唐时期的习俗风尚和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的特点。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唐朝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对习俗风尚的影响. 6.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B.封闭保守、闭关锁国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A. 人面鱼纹盆

B. 兵马俑

8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u84r690tk4x67j2pwjr92i2p9mf5d01dl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