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19在线作业1-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源自于( )的“愤启—悱发”思想。 A.荀子 B.老子 C.孟子 D.孔子 答案:D
2.在( )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提出了“听话、说话”内容。 A.2001 B.1990 C.1987 D.1985 答案:C
3.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源于教育家( )的“愤启—悱发”思想。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B
4.( )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 ,称“癸卯学制”。 A.1904年 B.1908年 C.1903年 D.1949年 答案:C
5.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语言
B.语文 C.国文 D.中文 答案:B
6.( )文件的颁布,以分科形式存在的小学语文课程已初见端倪。 A.《钦定学堂章程》
B.《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C.《奏定学堂章程》
D.《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答案:A
7.小学中的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 A.实践性 B.规范性 C.互动性 D.情境性 答案:D
8.班级授课制最早由17世纪的捷克卓越教育家( )(1592-1670)提出。 A.赫尔巴特 B.福禄贝尔 C.夸美纽斯 D.卢梭 答案:C
9.“口语交际”与 “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是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 B.实践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答案:A
10.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起源于( )的“愤启—悱发”这一思想。 A.荀子
B.老子 C.孟子 D.孔子 答案:D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依据联合国救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精神,在走向新世纪的时候,主要应确立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 A.学会认知,获得理解能力 B.学会生存,获得发展能力 C.学会合作,获得与人相处能力 D.学会做事,获得操作能力 答案:ABCD
1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口语交际的三项基本能力,即( ) A.记忆能力 B.表达能力 C.倾听能力 D.交流能力 答案:BCD
13.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是 A.双部性 B.双边性 C.双型性 D.互动性 答案:ABC
14.口语交际目标的特征是( ) A.时代性 B.整体性 C.可操作性 D.发展性 答案:ABC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