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3)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多次的奋斗说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广大农村却是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共产党人必须而且有可能首先占领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巩固的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夺取城市,夺取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在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展,它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仍唯一正确的道路。
18、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的。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实际,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问题上的经验。
[参考答案]
(l)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资产阶级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
(2)在大革命时期,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但在后期,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对资产阶级妥协退让,统一战线最终破裂。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武装斗争。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将民族资产阶级看成中国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遭受挫折。
(3)1935年后,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且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党及时纠正了王明的新投降主义错误,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党领导他们同发动内战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展开了两种命运的决战,建立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4)综上所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党内容易出现右的错误,在分裂时容易出现左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所谓联合,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同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另一方面,是指在统一战线破裂时,要注意团结、争取民族资产阶级;所谓斗争,一方面是指在统一战线中,同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指在分裂时,同大资产阶级展开武装斗争。
13
19.试述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主张及其历史命运。 [参考答案]
(1)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过三种建国主张:
第一种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主张建立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的国家,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样的专政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其反动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先后以孙中山和某些民主党派人士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孙中山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权很快被袁世凯篡夺。后来某些民主党派人士虽然力图实现这—主张,但已为国内外条件所不允许。
第三种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它最终赢得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2)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郑重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0.在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2)中国的国情和特殊的阶级关系决定了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阶级关系非常特殊和复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众多,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受小生产的局限,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但人数较少,要夺取革命胜利,必须同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异常软弱,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是革命团结争取的对象。这样,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如果仅仅建立工农联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显然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 特殊的国情和革命的历史决定了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
14
(3)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改良运动、革命运动和第三条道路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由于中国是受帝国主叉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不但帝国主义不允许,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而且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容许,中国人民不允许,同时民族资产阶级也无力实现其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绘人民共和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2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参考答案]
(1)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
(2)民主和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不能相互混淆。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他们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是国家的主人;而专政的对象是占人口极少数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有两种方法,对敌人来说,是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即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对人民来说,只能采用民主的方法,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3)民主与专政是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阶级统治力量,更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也只有对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粉碎他们的一切反抗和破坏,人民内部的民主权利才有保障。
(4)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人民民主,就不能巩固对敌人的专政;离开了对敌人的专政,就保证不了人民民主。民主与专政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22.试述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参考答案]
(1)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打碎敌人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过“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方案,进行过多次斗争,但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
15
相结合,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创造了完全适合中国情况的人民民主专政,解决了国家政权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
(2)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是因为完成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接着不停顿地走第二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所以,人民民主专政必然成为我们的主要纲领,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和任务。
23.试述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1949年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前夕,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
(l)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经验,回顾了近百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程,阐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从中国革命经验看,三大法宝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我们的主要经验,主要纲领。我们要经过人民共和国,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3)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强调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面主要是工农联盟。因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力量。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中国的经济,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
(4)阐明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新中国必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宣布“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论人民民主专政》所阐述的建国原则和规定的基本政策,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它的发表也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完全形成。
24.怎样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