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限理性出发,西蒙提出了满意型决策的概念。从逻辑上讲,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最优型决策,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型决策。以往的人们研究决策,总是立足于最优型决策,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最优型决策是成立的。然而在现实中,或者是受人类行为的非理性方面的限制,或者是最优选择的信息条件不可能得到满足,或者是在无限接近最优的过程中极大的增加决策成本而得不偿失,最优决策是难以实现的。因而,西蒙提出用满意型决策代替最优型决策。所谓满意,是指决策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一是有相应的最低满意标准,二是策略选择能够超过最低满意标准。在这里,如果把决策比作大海捞针,最优型决策就是要求在海底所有的针中间捞出最尖最好的那枚针,而满意型决策则只要求在有限的几枚针中捞出尖得足以缝衣服的那枚针即可,即使还有更好的针,对决策者来说已经无意义了。
决策过程理论:在西蒙的决策过程理论中,有一个基本假定: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现象的关键所在。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在现代社会中,谁拥有了信息就拥有了财富。决策的过程就是一个多种信息处理的过程。而对于信息,我们最重要的是分清哪些是“事实要素”,哪些是“价值要素”。这是一个决策者必须先弄清楚的思路,我们接收的信息很多都会带有“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它很多时候都与我们“决策者”的价值观相违背,也就是说“价值判断”会误导了我们作出与“目的”不一致的决策,从而产生了决策的非理性行为。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但决策决不只是“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方案”的行为,而是包括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一个过程。一是收集情报阶段,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首先要收集所处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情报并加以分析,同时对企业内部的有关情报也要收集和分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探查环境,寻求决策的条件,可称之为“情报活动”;二是拟订
计划阶段,以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为目标,依据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拟订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可称之为“设计活动”;三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动态的预测,从各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可称之为“抉择活动”;四是对已选的方案进行评价,可称之为“审查活动”。上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如,在第一个阶段,面对大量的情报,就要加以分析,决定取舍,其中就有决策。
为了提高决策的有效性,西蒙特别强调信息联系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把信息联系视为“决策前提赖以从一个组织成员传递给另一个成员的过程”,而被传递的“决策前提”则是以命令、情报或建议的形式出现的。信息联系是一个双向过程,包括从组织的决策中心向组织的各个部分的传递,也包括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组织的决策中心的传递。
西蒙的管理理论就是他的决策过程理论。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而以往的经济学理论只注重对决策结果合理性的研究,但很少注意决策制定过程的问题。他则借助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作为决策外部环境的组织和主观因素的理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建立起他的决策过程理论。决策过程理论还包括着其他方面丰富的内容,但其核心仍是组织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这也是西蒙对决策科学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在。
传统的管理将组织活动分为高层决策、中层管理和基层作业。认为决策只是组织中高层管理的事,与下面的其他人员无关。但是西蒙却认为,决策不仅仅是高层管理的事,组织内的各个层级都要做出决策,组织就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首先组织的成员是否留在组织中,就要将组织提供给他的好处和他的付出进行对比。当决定了留在组织中后,无论成员处于哪一个管理阶层,都是要做出决策的。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组织的日趋扁平化,
决策权会逐渐下放,即使是处于作业层次的员工,也要对采用什么样的工具、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出选择。西蒙认为,组织是指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决策前提、目标及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作出什么反应。成员的决策其实也就是组织的决策,这种决策的制约因素很多,涉及到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被称为“复合决策”。管理活动的中心就是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都是做出决策的过程。
因此,管理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西蒙也强调管理不能只追求效率,也要注意效果。效率是在一定目标和方向上的效率,效果则是决定方向目标这一类的根本问题。西蒙等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代,重要的不是获得信息而在于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并使之对决策有用。认为今天的稀有资源不是信息,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前提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决策学派据此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式。西蒙将人的思考过程看作一种信息处理过程,所以,可以利用程序使计算机也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创造。但是他们只是决策者的决策工具,并不能取代决策过程。管理人员还必须对可供决策的方案评价以后进行决择,作出最后判断。一旦选定方案,经理人员就要对其承担责任和负担一定的风险。
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 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解。
人们的认知也是带有局限性的,而且人们永远无法达到毫无错误,十全十美的认知真理的程度,就连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的西蒙自己也承认还有很多东西不了解,因此人们的决策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所以我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就不要认为能完美无瑕,而要会取舍选择最优的方案。我想这个理论比较好理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怎么样的决策才是最正确的,因为我们都没有看透未来的能力,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可是,就因为如此就不做决策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也有一些人一遇到要做决策的时候就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相信这不是每个人希望成为的人。而西蒙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做到不犯任何错误,我们所能做的便是仅我们最大的能力了解更多的东西,全面考虑,做出在目前我们所认知的范围里最优的方案,即满意解。
书中西蒙还提到了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所谓程序性决策就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决策,经过多次实践对应于相应的问题形成的解决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经验。作者认为决策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程序性决策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思考的时间而且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西蒙自己也举了亲身的例子,他小时候很喜欢下象棋可是之前一直下的不好,后来他有意识的去研究和记了第20步象的几种不同走法并应用自如屡试不爽,击败了众多高手。像他一样其实象棋大师脑子里存有数以万计的棋谱,对手的每一步棋都有相应的对策,让他们才能在比赛中游刃有余。然而非程序性决策同样重要,这主要是指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句话说的好,“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能在没有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随机应变做出创造性决策同样也是对管理者的考验。因此这两种决策能力都是平时应注意培养的。
第三方面,西蒙还在沟通这一章节还说到了在一个组织中,下级向上级传输信息的原因是:传输信息不会给传输者带来不利后果,上级有其他知道这些信息的渠道,不如自己先说,这些信息是与上级打
交道做沟通时所必须的。诚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东西想瞒着家长,瞒着老师,隐瞒不报,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是隐瞒不了的。而事情东窗事发后,后果要严重的多,而当初如果自己主动和长辈沟通,情况要好得多。
说实话,对于这本著作,我没有深入的研究,只是泛泛读了一遍。因而获得的东西也不是很多,但是这确实是一本管理学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反复去读。无论在今后的生活还是工作,都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