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笔记 任课教师:夏凡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新编美学教程》 王一川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上海 ?《美学基础》 孟唐林 窦俊霞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2月 北京 ?《叔本华美学随笔》(德)叔本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上海 ?《美学漫话》宗白华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 武汉 ?《美学》(法)于斯曼著 商务印书馆 1995年12月 北京
绪论
为什么开设此课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之生活所必须。在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各种生活形态和艺术
形态当,如音乐、建筑、服饰等等都广泛的存在着“美”。
?“审美”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不能只是“活着”,而是要“美好”地活着。要学习“诗
意的栖居”。
?美学是广告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培养逻辑思维,给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
视角、方法和手段。
?社会需要“正能量”与正确的价值导向。美学是一种审视世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何谓“美学” ?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伊斯特惕克)”,原意为“感性”“感
觉”。因此,美学最初是作为研究“感觉”的一门学问而诞生的。
?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分别将其译作“美学”。 ?由此引发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两种观点:
?1、美学是研究“美好”的学问, 研究它的本质及规律;
?2、美学是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特定审美体验的规律。
本课侧重第二种观点。 美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
?陶冶情操,拥有梦想。 ?建立价值观导向,规范社会行为
?提高人们的鉴赏力
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的本身 ?审美心理
?美学中的“语言”。 如:艺术
美学的学科特性
?美学曾长期栖身于哲学之中,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学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更侧重人文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学
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 第一章美学
第一节、美学传统与当代 一、西方的美学传统与流派 为何说“美学来自西方”? 1、本质论美学
?自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代表人物:柏拉图 ?柏拉图谈美
?事物总存在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本质。
?每一种物都与任何一种其它的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
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柏拉图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美的现象背后存在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
“美本身”。
?他把“美本身”规定为“美的理念”。 即现实事物的美来源于美的理念,是美的理念的影子。 ?美的本质是美的现象背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终极根源。
案例:“美”与“美的事物”的区别
1、前者是带有规律性的普遍内容,它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后者只能说明自身;
2、前者是永恒存在,不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态度的影响,后者却是相对的、暂时的。
?苏格拉底谈美
?“美德即知识”,美德与知识是从属关系。
?苏格拉底认为“无人自愿为恶。一切错误的行为,罪恶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课堂讨论:人都有利己的倾向,但是怎样做才能更“利己”?
?“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它要达到的目的适应性。” ?案例: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辩论——用木头还是黄金打制汤勺? ?同理,苏格拉底指出:美德只有被正当利用时才是有益的。
2、神学美学
?美自天成
?美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奥古斯丁) ?美的赏心悦目终究来源于唯一的造物主——上帝。 ?事物间存在着客观的“关系”,如比例、对称、秩序等。 ?案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神学美学的积极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其独特的“肌理”,需要“完整的”接受。 ?避免以偏概全,把无知当做无所不知。目前科学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未超过10%。 ?神学美学的消极作用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寻和改变。 ?讨论:何谓“无为而治”
3、认识论美学
?产生于17-19世纪的欧洲,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
论基础。
?17世纪欧洲哲学出现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的统治的潮流。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先有美的概念,后有美的体验。如“丰腴”与“骨感美”。 ?认识论美学有如下几种形态:
?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和生命美学。 ?思考题:通过搜索了解上述美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并做出评价。
4、语言论美学
?强调“语言”对美的引导作用。
?在此“语言”不仅是狭义的语音符号,而且扩展到非语音符号,如绘画、建筑、雕塑、香水、
广告、时装等。
?作品赏析:繁华,不过是一掬细沙
5、文化论美学
?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
?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审美问题进行研究。
?任何艺术都不过是包罗万象的符号系统——文化的一种形态而已。 ?强调欣赏是处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公众阅读行为。 ?知识拓展: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的异同
第二节、美学的中国化
古代中国虽有“美”的概念却无美学。
?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一是不明确,是自觉的意向;二是没有“唯物”与“唯心”之分;三是
从属于伦理学。
?中国古代美学的基干是儒、道、禅三家。 ?知识拓展:儒、道、禅关于“美”的观点
?“二传手”式的中国现代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的三大来源:日本、西欧和前苏联。 ?中国近现代美学家: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
思考题:上述中国美学家的主要美学观点和著述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