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读《魏书生文选》有感
最近在读《魏书生文选》第一卷,使我逐渐走进了这位深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师生欢迎的教育改革家。我深深被他先进的教育思想,改革家的气魄,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所吸引。
魏书生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要。课堂上有很多教学环节都是有学生决定,这样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明确。魏书生在文章中写到: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高涨起来。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所欠缺的正是这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的思想。就拿平时课堂中是先学生字还是先学课文这个问题,我就一直先入为主的认为把生字放在文中多读,学完文后,再单独把生字拿出来多读。但是对于一部分后进的学生的同学来说,读起来磕磕巴巴,很难进入文中的角色,也无法体会文章的感情。在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初读两遍后,感觉有的孩子还是不能读通,按平时的习惯就开始边读文边讲解课文内容。但是我想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受孩子们欢迎,是适合孩子们的。于是我就问喜欢学完文再巩固生字的请举手,结果只有7名同学举手,还不到12%,88%的同学喜欢先巩固生字再熟读课文,于是调整上课思路,尊重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也一改往日的指令性语言和语气,
尽量使用商量和询问的语气来和学生沟通,(再读两遍能背诵吗?)
二年级的生字书写还是一个重点,因为经过三个学期的训练,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生字和记忆生字的能力,不再需要老师单个指导,但有些生字又特别容易出错。于是这学期的生字教学就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先观察本课中哪些字是记忆的难点和重点,找出后再让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牢牢地记住。整个过程老师只需要组织,所有的内容有学生完成。这样不但问题找的准,处理的牢固,而且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很足,上课走神的同学也大大减少,课堂效率提高了很多。学生的记字办法举例:叔(常把“上”写成“止”。学生的记忆方法:1、叔叔又上小学了。2叔叔让我上楼小心,不要又摔倒了。)滴(经常和“商”混了。学生的记忆方法:古代的房子漏雨滴了。)洒(容易把“西”写成“酉”。学生的记忆方法:下午放学太阳从西边落下,同学们洒水值日。)通过这种有重点的强化记忆,学生的出错率大大降低。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都应该积极探索,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效率。
董庆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