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工作程序
水功能区划的工作程序见图1-1.
一 级 区 划 收 自然状况 集资料 社会经济状况 综合利用规划 各地区用水现状用需资料分析评价 区划依据 划分功能区 区划原则 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意见 区域自 况 然状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水污染 纠纷 入河湖排污状水状质 况 各部门用水现状及需求 二级区划收集资料 一级区划成果 区划依据 资料分析评价 划分功能区 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二级区划成果 精品 区划原则 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 .
水功能区划的工作程序可分为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评价、功能区的划分和区划成果评审报批等四个阶段。在正式提出一、二级区划成果前,应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水功能区划过程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即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各行业、各部门已有资料,包括水质监测资料、污染源排放资料,近期完成的科研成果资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资料,自然环境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提取与水功能区划相关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区划原则进行详细区划。
评审报批是确认水功能区划法律地位的关键工作,水功能区划只有经过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政府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及规划的依据。
精品
.
2、自然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9′之间,东部与北部同甘肃省相接,东南部和四川省为邻,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毗连,西北部接壤新疆自治区。全省东西长1200km,南北宽800km,总面积72.23万km2。国土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四位。
全省现辖一个地级市(西宁市)、一个地区(海东)、六个自治州,共51个县(市、区)。(见表1-1) 2.1.1 地形地貌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势高昂,山脉绵亘,地形复杂。境内山脉大多呈西北—东南或东西走向。由阿尔金山脉—祁连山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三大山脉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地势西高东低,表现出由冰川冻土地貌向流水地貌过渡的特点,依据地形结构特征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等三个大的地形单元。
精品
.
祁连山地:位于本省东北部,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高山、宽谷相间分布。山地东端有冷龙岭、达坂山、拉脊山三条山脉和大通河、湟水、黄河三个谷地。该区是青海省地势最低的地区,海拔在1700—2600之间。湟水、黄河两岸呈黄土梁、峁或
精品
.
地区 县级行政单位数(个) 县级行政单位名称 全省总计 51 西宁市 5 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平安县、乐都县、湟中县、湟源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撤拉族自治县 海东地区 8 行政公署 海北藏族4 自治州 海南藏族6 自治州 黄南藏族5 自治州 果洛藏族6 自治州 玉树藏族6 自治州 海西蒙古11 族藏族自治州 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共和县、贵德县、同德县、贵南县、兴海县、龙羊峡行政委员会 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李家峡行政委员会 玛沁县、甘德县、久治县、达日县、班玛县、玛多县 玉树县、囊谦县、称多县、治多县、杂多县、曲玛莱县 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茫崖行政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昆仑行政委员会、瀚海行政委员会、察尔汗行政委员会 表1-1 青海省1998年行政区划表
低山丘陵,因天然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区内形成多级阶地,其地形平坦,是青海省工农业的精华地区;山地西端海拔较高,疏勒南山和托勒南山主峰均在5800m以上,现代冰川广布,分布有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