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梅花魂评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5 21:23: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我心解读“教是为了不教”

----听《梅花魂》有感 大荆镇智仁寄宿小学 李齐剑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经常萦绕在耳畔,这是叶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李老师讲授的《梅花魂》两课时,让我在实践中如何体现“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一、有效检测,明确预习方向

叶老在语文教学方法论中指出:“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就是说,“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孔教授引导学生如何做好预习,如:1、初读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自然段放在一起读,这样可以较快速度了解文章大意;2、字词处理细化,引导学生分别从音、形、义三个角度学习生字词,扎实、有效,为学文打好基础。3、了解作者,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上网查阅作者准确的资料,通过这些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由于孔教授的有意检测,为学生的预习明确方向。

二、生成学案,提升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今天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调。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加思考的学习是肤浅的、缺失方向感的。教师在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时,必须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当初步感知课文,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并用小标题概括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加深,探究的欲望也随之增强。这时,孔教授提出了开放性的思考问题:“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探究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这样的问

题,启发了学生深入探究:“梅花魂”的深刻含义;外祖父留给我怎样的印象?“这不只是花,而是一个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生生不断地交流,对话,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问题探索中得到提高。孔教授依据学情,顺势引导学生生成学案,为本课探究明确目标。

三、注重联系,咀嚼语言文字内涵

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语文学习不透过语言这件衣裳,人们就没法触摸包裹在 “衣裳”里面的事实和思想。语文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进行深度触摸,对文字没有反复咀嚼,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下降,甚至会丧失殆尽。《梅花魂》第二自然段中写到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我在教学时,并没有注意到文中三句思乡怀亲诗的出现有一定的联系,是孔教授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她引导学生朗读这段文字时,想象当时的情景:“外祖父读到这些思乡诗句时,他在想什么?看看每句诗都在表达什么情感?”学生依次读诗句想象,解读到“外祖父可能在想祖国,想亲人,盼回国,不能回去而忧愁。”“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之心溢于言表。”孔教授这样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不仅体会到句与句之间内在的联系,还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

四、文本细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历史等学科,学习的是内容,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副产品。

在本节课中,孔教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如:“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哪些人物有气节?”学生回答:“刘胡兰”。孔教授随即追问:“为什么这么说?她有哪些精神?”学生说得只言片语,孔教授领着学生简洁、完整地说出刘胡兰的精神: “刘胡兰参加了革命,并成为共产党员,为了保护革命组织,铤身而出,在敌人的铡刀下视死如归。”接下

来交流 “江姐”,孔老师还是循循善诱,学生渐渐明白如何表达。随之汇报“詹天佑”和“钱学森”的时候,学生很清晰表达出这两位人物具有的气节。这个引导的过程,让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的方法有很多,但只有那些贯穿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为了“不教”的目的而形成的方法才是值得我们重点追求和探索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能自主学习,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教师才可以真正“不教”了。

搜索更多关于: 梅花魂评课稿 的文档
梅花魂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uxln5ihwi6o2vt5ky9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