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模拟试卷及答案(八)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自由联想策略
2.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的划分依据是( )。 A.要求的特点 B.重视的程度 C.作用的方向 D.作用的特点
3.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4.教学活动在我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课本教学 C.学校教学 D.知识教学
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6.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是普通中小学生在( )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7.( )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道德与社会性知识、传递道德价值、培养品德实践力为首要和核心目标的正规课程。 A.学科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德育隐性课程 D.德育显性课程
8.某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 A.教育的方法 B.教育的性质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10.广义的概念认为,凡是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都叫(A.学习 B.掌握 C.理解 D.记忆
11.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 12.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13.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16.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画线 B.记笔记 C.列图表 D.记忆术
17.根据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者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 )上。 A.小环境 B.生活环境 C.大环境 D.学习环境
18.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参观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19.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