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和一个男孩。
一家三口正拥抱在一起,脸颊上都滑过无声的泪水。
陈春静静地瞧着,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眼圈不由得慢慢红了。
(《山海经》2015年第7期,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A.小说中的主人公陈春是一个极富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且十分敬业的电视台
记者。
B.小说中的“男人”为了救妻子一步步“设计”,以期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得到救助。
C.小说中的“院长”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善良医者,对有困难的患者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D.小说中的“男人”的妻子,因无钱继续治病,配合丈夫的“自杀”预言上演
了“自杀”一戏。
10.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5分) A.陈春开始仅关心事件的新闻价值,但后来他为了“揭开神秘男人的面纱”更为了弄清真相而按照“预言家”的提示火速赶赴医院。
B.小说中的“男人”利用了陈春作为电视台王牌记者的职业敏感性和影响力,精心设计,引起媒体关注并最终解决问题。
C.小说中发出“预言”男人三次给陈春留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造成一种紧张感,使小说情节紧凑,更引人入胜。
D.小说结尾,一家三口相拥而泣的场面,让“静静地瞧着”的陈春“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这其中有感动,也有心酸。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小说为我们讲述了生活在底层的一家三口,为了摆脱“有病无钱医”的困境,
而不得不用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引起社会关注的故事。 B.小说中“原来如此”一语,表明陈春既明白了女病人跳楼的原因,也明白了 “自杀预言”的真相,而一旁的院长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C.“我们会跟踪报道,决不会坐视不管的”这句话,陈春既是说给病人听的,更是说给院长等人听的,这正体现了“媒体的力量”。 D.陈春折回608病房,就是为了确保医院是否真的实现了对患者的承诺,“正如陈春意料的那样”照应前一句“那女患者果然用上了药”。
E.小说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一个为了救治重病的妻子不得不铤而走险的社会底层的男人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四、(满分20分)
2016年学考模拟测试(二) 第5页 共6页 大连教育学院
12.小说在情节的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13.用楷体或行体,工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李商隐《无题》全诗。(请注意题目、作
者和正文的书写格式)(8分)
14.仿照下面划线句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上两个与前面意思连贯的句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科学家发现,当植物遇到危险或灾害时,比如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过于干燥、火山爆发、地震或有大量昆虫啃吃树叶时, ① 。植物一紧张,就会释放出叫做乙烯的气体。植物越紧张, ② 。不过,这种气体我们人类是感觉不到的,得用相层析仪才能检测出来。科学家还发现,经常 ① ,它们会改变新陈代谢的节奏,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会枯死。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对于“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的问题,一位地理老师是这样解释的:“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而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绕道而行走弯路,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学考模拟测试(二) 第6页 共6页 大连教育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