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身“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与亨廷顿的不同观点。分析材料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以史实论证“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6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怍坊里的日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什么?你是否认同作者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是如何“拿来先进才智,然后……加班加点地消化”的?并举例说明当时日本“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表现。(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从孝文帝改革与明治维新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党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只占少数……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宁对当时俄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策略?(1分)
(2)据材料二,毛泽东对当时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策略?有何依据?(4分) (3)据材料三,邓小平对当时中国建设道路提出了哪些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B 2 C 12 A 3 D 13 B 4 C 14 C 5 A 15 D 6 A 16 B 7 D 17 D 8 C 18 A 9 C 19 C 10 D 20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5
分,第24、25题各10分,共60分。
21.(14分)
(1)观点:三纲(等级);(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任答2
点,4分)
(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2分)
(3)同:内容上都突出了儒学传统教育;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任答1点,2分)
异:朱熹注重儒家传统道德教育。(1分)康有为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康有为讲
学内容包含了近代西方时政;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任答1点,1分) 认识:康有为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其讲学具有近代教育特征;康有为创立学堂面临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背景,具有救亡图存的特点;康有为讲学将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经济学说相结合,其内容仍未脱离儒家传统。(任答1点,2分)
(4)启示: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会因现实的
利益和要求各取所需。(任答1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2.(11分)
(1)同意“斯密派”。观点: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2分)
史实: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市场;奴隶贸易
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
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任答2点,2分)
同意“马克思派”。观点:英国工业化的推动进程中,政府的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分)
史实: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
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任答2点,2分)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国际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证。任选3个角度进行论证,
每点2分。若结构完整、行文流畅,1分。小论文满分7分。 例如:
①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完善了近代民主政治,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经济方面:通过工业革命改变经济结构,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国力,使欧洲各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
③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推动欧洲人的思想解放,增强了欧洲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活力;自由主义思想成为欧洲人全球贸易和扩张的思想武器。 ④科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欧洲人走向全球提供了技术支持。
⑤国际关系:通过殖民战争、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途径,欧洲实现了对世界的控制,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3.(15分)
(1)踏进主流: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分)
措施: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建交与结盟。(2分)
(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范围突破了欧洲,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美国把禁
运和制裁作为遏制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任答2点,4分)
影响:两极格局的加强;各国与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任答1
点,1分)
(3)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实质:维护美国霸主地位。(2分)
论证:为遏制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
24.(10分)
(1)特点:全盘汉化(1分)。不同意。(1分)
理由: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
(2分;或答“北魏政权的灭亡是孝文帝改革后统治腐败的结果,鲜卑民族的消失正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2)消化: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文明;建立新军队,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制定《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任答3点,3分) 表现:和魂洋才。(1分;言之有理亦可)
(3)启示:要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明;但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改革对社会转型起到了积
极作用。(任答2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
25.(10分)
(1)策略: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1分) (2)策略:工农武装割据。(1分)
依据: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分)
(3)主张:坚持改革开放,要大胆探索和尝试;提出判断政策正确与否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2分)
作用: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1分)
(4)原则:论从史出(史证意识;基于原始史料);将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评价。
(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