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装置中四块相同的Zn片,放置一段时间后腐蚀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B )
B.④②①③D.②①③④
A.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解析:③中的锌作负极,腐蚀速率最快;④中的锌与外界不接触,腐蚀速率最慢;②中的锌作正极,腐蚀速率比①中的锌要慢,因此腐蚀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为④②①③,故B正
确。
2.(2018·河南开封高一期中)下列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B )
解析:A、C、D项都具备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和能自发进行
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都构成了原电池;B项,蔗糖溶液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3.(2018·济南高一检测)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硝酸可能为电解质溶液B.锌可能为原电池正极
C.铁的质量不变
D.铜可能为原电池正极
解析:由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知,电池的负极为铁,则正极应是比铁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在反应中负极不断被消耗,由于反应中放出了氢气并生成了Fe2,故知
+
电解质溶液不是硝酸。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D。
4.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C )
B.②③⑥D.⑥⑦⑧
A.①④⑤C.④⑥⑦
5.(新编题)如图所示的M和N均为原电池,四个金属棒的长度和横截面直径、导线的
长度和横截面直径、溶液温度完全相同,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D )
A.M和N的正极都是铁棒B.M和N的负极反应式不同
C.反应进行相同时间时,M中c(Fe2+)是N中的3倍
+
+
+
+
D.用两块铁棒替换两块铜棒,M和N中均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解析:M中发生化学反应:Fe+2Fe3===3Fe2,N中发生化学反应:Fe+Cu2===Fe2
+Cu,则M和N的正极都是铜棒,负极都是铁棒,负极反应式相同。M和N中溶液体积、电解质溶液浓度是否相等均未知,则反应进行相同时间时,不能确定M中c(Fe2)一定是N
+
中的3倍。M和N中的原电池反应均为释放能量的反应,用两块铁棒替换两块铜棒之后,Fe+2Fe3===3Fe2和Fe+Cu2===Fe2+Cu仍发生,但都不是原电池反应,故能量转化均为化
+
+
+
+
学能转化为热能。二、非选择题
6.(2018·咸宁高一检测)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
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Cu__,发生__氧化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解质
溶液是__AgNO3溶液__。
(2)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__碳棒上出现银白色物质__。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则生成银__108__g。
解析:(1)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负极一般是失电子的物质,所以负极材料应该是铜,
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是一种可溶性的银盐溶液,所以是AgNO3溶液。
(2)正极上是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银单质,所以正极上的现象是碳棒上出现银
白色物质。
(3)当导线上转移1mol电子的时候,正极上会析出1mol银单质,所以正极上生成的银的
质量是108g。
7.(2018·南宁高一检测)某同学为了探究原电池产生电流的过程,设计了如图实验。
(1)打开K,观察到的现象为__锌棒上附着有红色固体__。
(2)关闭K,观察到的现象是__碳棒上附着有红色固体__。此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__Zn-2e-===Zn2+__。总反应式为__Zn+Cu2+===Zn2++Cu__。
_Zn→C(或负极→正极)__。
(3)关闭K,溶液中阳离子向__C__(填“Zn”或“C”)极运动,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是_
解析:(1)打开K,锌与硫酸铜接触,置换出铜,所以可以看到锌棒上附着有红色固体。(2)关闭K,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碳作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碳棒上得到电子生成铜,看到碳棒上附着有红色固体;其正极反应为Cu2+2e===Cu;负极反应为Zn-2e===Zn2;
+
-
-
+
总反应为Zn+Cu2===Zn2+Cu。(3)关闭K,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碳棒移动,
+
+
电子从锌出来经过导线流向碳。
8.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0mL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分别写出B、C装置中铁片表面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B__Fe-2e-===Fe2+__,C__2H++2e-===H2↑__。
(2)一段时间后,C中产生3.36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硫酸恰好消耗完。此时,三烧杯
中液体质量最大的为__C__(填字母),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0.75__mol·L-1。
+
+
解析:(1)A中是金属铁和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方程式为Fe+2H===Fe2+H2↑;B中Sn、Fe、硫酸构成原电池,金属铁较活泼。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C中
-
+
Zn、Fe、硫酸构成原电池,金属锌较活泼,作负极,金属铁作正极,该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2e===H2↑。
+
-
(2)A中是金属铁和硫酸发生置换反应,进入的是铁(设1mol完全反应),出去的是氢气,质量增重是54,B中Sn、Fe、硫酸构成原电池进入的是铁(设1mol完全反应),出去的是氢气,质量增重是54,C中Zn、Fe、硫酸构成原电池,进入的是锌(设1mol完全反应),出去
的是氢气,质量增重是63,所以三个烧杯中液体质量最大的为C,C中电池总反应为H2SO4+Zn===ZnSO4+H2↑,n(H2SO4)=n(H2)=3.36L÷22.4L·mol—1=0,15mol,则c(H2SO4)=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0.75mol·L1。
-
1.如图所示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下表所列M、
N、P物质中,可以组合成该装置的是( C )
选项 A B C D M 锌 铜 银 锌 N铜铁锌 铁 P稀硫酸稀盐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铁溶液2.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的是水,铁圈和银圈直接相连,在接头处用一根绝缘细丝吊住,并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D )
A.两圈仍保持平衡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
B.有气泡产生,两圈摇摆不定
3.(2016·上海高考)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
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C )
B.c(Zn2+)D.c(SO42-)
A.铜棒的质量
C.c(H+)
解析:图2显示,在铜锌原电池中,随着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增加,y表示
的意义逐渐减小。
该铜锌原电池中发生变化:负极(Zn):Zn-2e===Zn2;
-
+
正极(Cu):2H+2e===H2↑;
+
+
+-
随着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的增加,铜棒质量不变、c(Zn2)增加、c(H)减小、
c(SO42-)不变。二、非选择题
4.利用生活中或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自己动手
设计一个原电池。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原理:Fe+2H+===Fe2++H2↑。
(2)实验用品:电极(__铁钉或铁条__、__铜钉(其他的惰性电极如铅笔芯、石墨等)__)、
稀硫酸、__烧杯、导线__(填写所缺的实验用品)、耳机(或者电流计)。
(3)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4)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个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出
“嚓嚓嚓”声音。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__电能__。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计,则铁钉应该接电流计的__负__极,电极反应式是__Fe-2e-===Fe2+__;另一极应该接电流计的__正__极,电极发生了__还原__(填“氧化”
或“还原”)反应。
5.(1)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之一是可以设计原电池装置。请利用反应Cu+2Fe3+===2Fe2++Cu2+设计一个原电池,在方框内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
式。
正极反应:__2Fe3++2e-===2Fe2+__;
负极反应:__Cu-2e-===Cu2+__。
若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1.5mol,则溶解铜的质量是__48_g__。
(2)实验室在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时,可向反应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其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