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2017级高考模拟考试试题(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o 59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答案:C
解析:A项,碘酒是单质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分散系(溶液),正确;B项,“84消毒液”是由Cl2和NaOH反应后得到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有效成分为NaClO,正确;C项,浓硫酸不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而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所以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错误;D项,甲醛为常用的合成粘合剂的材料,且甲醛有毒,则某些装饰材料挥发出甲醛和苯等有毒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正确。
8.柠檬烯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柠檬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4
B.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C.属于乙烯的同系物
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6,错误;B项,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的饱和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发生取代反应,正确;C项,该物质与乙烯的结构不相似,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碳环,与乙烯不属于同系物,错误;D项,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和周围的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错误。
9.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核阴离子的还原性Y强于X
B.W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C.X、Y、Z的最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弱的是Y D.在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与Z位于同一主族 答案:D
解析: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根据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W、X为第二周期元素,Y、Z为第三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设X、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1,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1,则有2x+x-1+x+1=24,解得x=6,故X为O,Y为S,W为N,Z为Cl。A项,非金属性:S
10.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
2-
A.用装置①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装置②从氯化铁溶液中直接蒸发结晶获得无水氯化铁
C.用装置③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装置④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D
解析:A项中Cl2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中氯化铁会发生反应:FeCl3+3H2O
Fe(OH)3↓+3HCl↑,最终得不到无水氯化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中
纯碱易溶于水,不能用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中有机层与水层不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能达到实验目的。
11.钒是一种熔点高、硬度大、无磁性的金属,广泛应用于钢铁、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工业上利用冶炼铝生成的固体废料——赤泥(主要成分为Fe2O3、Al2O3、V2O5及少量稀土金属氧化物)提取金属钒,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已知:钒有多种价态,其中+5价最稳定。钒在溶液中主要以VO2和VO3的形式存在,且存在平衡VO2+H2O
+
+
-
VO3+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工业生产中,碱浸步骤可选用较为廉价的氨水 B.可以推测VO2Cl的溶解度大于NH4VO3
C.焙烧非磁性产品所得的固体产物加酸溶解时,应加入过量盐酸使其溶解完全 D.将磁性产品加入稀硝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再加入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则磁性产品中一定不含铁元素
答案:B
解析:A项,氨水不能溶解氧化铝,错误;B项,用盐酸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VO2、VO3、Cl,加入氯化铵会生成NH4VO3沉淀,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的物质的方向进行,可以推测VO2Cl的溶解度大于NH4VO3,正确;C项,溶液中存在平衡VO2+H2O
+
-
+
-
VO3+2H,盐酸过量平衡
-+
逆向移动,会抑制NH4VO3的生成,不能加入过量的盐酸,错误;D项,加入的稀硝酸不足时,铁元素被硝酸氧化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遇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错误。
12.正、负极都是碳材料的双碳性电池,电池充、放电过程为2nC+LiA
+
-
CnA+
LiCn,充电时Li、A分别吸附在两极上形成LiCn和CnA(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电池的负极 B.放电时,A向b极移动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C-e+A===CnA D.充电时,电解质中的离子总数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充电时A吸附在a极形成CnA,则a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放电时a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为电池的正极,A项错误;放电时a为正极,b为负极,而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项正确;放电时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LiCn-e===nC+Li,C项错误;充电时Li、A分别吸附在两极上形成LiCn和CnA,故电解质中的离子总数逐渐减小,D项错误。
13.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sp(Ag2SO4)=7.7×105、Ksp(AgCl)=1.8×10
-10
-
+
-
-
+
-
-
-
-
、Ksp(AgI)=8.3×10
-17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依次减弱 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
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 答案:C
解析:由数据可知A选项正确;Ksp(AgI)<Ksp(AgCl),说明AgI更难溶,B选项正确;
-+-+-Ksp(Ag2SO4)=c2(Ag+)×c(SO24),Ksp(AgCl)=c(Ag)×c(Cl),Ksp(AgI)=c(Ag)×c(I),
显然C选项错误;Ag2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2SO4(s)2Ag(aq)+SO4(aq),
+2-
加入Na2SO4固体,SO4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有Ag2SO4固体析出,D选项正确。
2-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6.(15分)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1 mol·L
-
-1
的盐
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
1[已知: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2Ksp(Ag2CrO4)4)为________mol·L。
+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