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春街小学二(3)班 王佳莹
目标:
1、让家长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家庭教育中的图片与事例,介绍孩子自主学习、好问、专注等学习习惯方面的科学经验,具体指导家长如何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
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愚蠢的游戏。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谴责我?!”“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终身受害的坏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同时习惯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找,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乐。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看见别人有困难不帮难受。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也难受。
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专家研究表明:3-6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6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再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长大后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不稳定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幼儿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对确立幼儿主体地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基本态度正在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从家园共育的角度审视,家庭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尚未在实践中得以落实。
(一)明确自主学习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和探讨就成为必需。因此,我们将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意义作为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认识的首要内容予以重视。对于众说纷纭的“自主学习”理论,我们理出了如下几个主要头绪:
第一,抓住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的社会性几个维度来看自主学习的内涵 ,可认定其学习是自主的。 第二,认识到使自主学习得以产生的两大关键,即: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使学习成为孩子的自我设计、自我管理、积极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前者的条件与后者的过程两方面互相联系起来,才能互为依托地实现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上述建构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成果,正是我们现在二期课改理念所吸纳和体现的。
(二)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入手思考在家庭内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策
略。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具有共同的实施原则,如:重视个体差异,发挥个体的潜能,启动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等。但是,家庭毕竟不同于幼儿园,家庭教育具有目标不是很明确、结构性较弱的特点。因此,家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应强调以下几点策略:
第一,把学习的动机、需要和兴趣作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始发点。在这方面,家长可以为之努力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适时地创造条件使该兴趣延续和深化下去。如有的孩子学习的兴趣持续时间短、容易转换,家长便应该适时对幼儿的兴趣给予关注,关注的方式方法则因幼儿所需而异。例如,当孩子的兴趣因无功而即将减退时,家长可以用自己对孩子活动表示较大的兴趣来使孩子的学习活动得以延续,也可以设置进一步的提问或问题使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家长还可以通过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来强化孩子的兴趣。我们感到,幼儿学习动机多为外部动机,家长用上述类似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将对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后让幼儿保持较持久的动机是有效的。
第二,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平等、民主的心理环境有利于人际之间的互动。亲子之间的沟通、协调、讨论、辩论与合作,需要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自主的教育氛围。
这里,家长提供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是头等重要的。这包括孩子对
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等的选择。家长要允许幼儿出错,也要允许幼儿自己改正错误,在幼儿身心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家长尽量避免干预孩子的选择,尤其不要包办代替。因为足够的宽容和充分的信任可以使幼儿主动学习品质的形成成为可能,同时错误和失败的经验在幼儿自我建构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学习内容决不仅仅是文本知识,游戏、操作等一切能够使幼儿在身心某一方面有所收获的活动,不管这些收获是大是小、是外在的还是内隐的、是即时的还是滞后的,都是幼儿的学习。
第三、家长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物质环境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孩子认知深度和广度。家长应在家庭中开辟专门的幼儿活动空间,玩具、图书、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应尽可能地丰富,只有这样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才会增加。例如:有条件的家长可为孩子安排儿童活动房、儿童卧室,条件有限的家长也可以在客厅分隔区域摆放孩子活动的材料供孩子玩耍。当然家长可与孩子一起选购孩子需要与喜欢的玩具、学习材料,这样更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有益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重视幼儿的社会实践,积极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搭设“脚手架”。在家庭中,家长注重培养幼儿从社会实践中掌握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的价值高度依赖于情景。家庭拥有幼儿园无法相比的广泛、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的便利条件。所以,家长经常将幼儿带到实际情境中去学习,对幼儿内化学习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让幼儿在社会实践的各种情景变式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可贵的。在幼儿不断建构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作为家长努力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的、同步成长的学习轨道。
二、重视培养孩子好问的学习习惯。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源自于对周围事物、现象的质疑。有了“苹果为什么总是往下掉”的问题,牛顿发明了地球的万有引力,有了“水蒸气为什么能推动茶壶盖”的问题,瓦特最终发明了蒸汽机等等。?生命里程的短暂,知识经验的缺乏,孩子睁眼看世界对身边的事物表现相出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怎么会这样?等
等,对一些成年人认为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疑问,这一点非常珍贵。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的多,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上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学习是肤浅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许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面对孩子的一大堆离谱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办?多数家长能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也有不少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方法。(1)哄骗。(2)训斥。(3)图省事说不知道。做为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提问,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要认真对待,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态度。家长还要善于提供多种获取答案的渠道和方法,和孩子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逐步习得独立学习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家庭成员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三、培养孩子专注的学习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是那么地专心认真,以至于周围人的走动、讲话他们都未听到、看到。可是,也有些孩子则经常安不下心来,他们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做事无长心,屁股坐不住,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孩子专注习惯有差异的缘故。
专注是指孩子能按自己或他人提出的目标,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始终认真积极地投入于达成目标的活动过程的一种注意品质。这一品质在形成过程中,是以有意注意的特征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包含一定的无意、注意成分,当这一品质形成时,孩子的专注持久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形成了。专注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是独生子女顺利走进社会的阶梯。良好的家庭环境又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摇篮。对一个孩子来说,他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这就需要当家长的去精心建设,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就要有意识的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途径有:
(一)捕捉情景,及时教育
生活的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幼儿对习惯的认知往往在直观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现实中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之事随处可拾,但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常常会熟视无睹,所
以,大家要做有心人,利用发生在孩子视线范围内的事件作为教材,及时进行教育。如看动画片时小玩子画画只画了一半就去玩了,马上可以问孩子这样好不好?为什么?哥哥姐姐低着头写字好不好?一幅拼图拼到一半不会拼了马上放下去玩别的玩具,这样的习惯好不好?我们应该深信,通过孩子自己的感官所获得的经念印象最深。 (二)澄清价值,加深实践
这里的澄清价值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后果?”如好多孩子乱放玩具、物品,不爱收拾整理,不妨让他体会一下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生活的滋味,然后再与其共同探讨,得出浅显的道理:这样的环境不仅让人感到不整洁、不舒服,还给生活带来莫大的不便,要什么,找什么,没什么……之后,则可请孩子一起参与整理,让他亲眼目睹自己的劳动成果,加深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家长要注意随时提醒,让孩子已经掌握的行为准则,通过具体的行为实践,真正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由于血缘关系,孩子的心目中最崇拜的是自己的父母,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因此,家长的榜样示范很重要。
1、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要求孩子守规矩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儿童不能做的,自己也不做,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加倍信任。
2、不随意训斥孩子,而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处,尊重孩子的一举一动。
3、要培养与孩子共同的爱好,寻找与孩子联系的纽带。
4、要经常注意孩子的情绪,分享他们的欢乐,分担他们的忧愁。四、环境造就人。
环境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古时候“孟母三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孟母为了儿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不顾自己生活的艰难,接连三次搬家,直到找到适合儿子能安心读书的地方才安顿下来,结果如她所愿,她儿子的学业有了很大长进,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儒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