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预备年级期中复习《陈太丘》《两小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6:05: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内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

一、 重点字词解释(只要掌握书下注释中的即可)

1.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会,约定时间 2.过中不至:到 3.太丘舍去:丢下 离开 4.去后乃至:才 5.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6.尊君在不:通“否” 7.相委而去:放弃,抛弃 丢下别人

8.君:您 9. 家君:家父,(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10.下车引之: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1.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翻译(见半张的纸) 三.内容理解

1.本文课题是《陈太丘与友期》实际上是 元方 和 友人 的对话。

2.陈太丘与友人相约而离去的原因:期日中,过中不至。(用原文回答)/友人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未到(用自己的话回答)。 3.元方指出友人“无信”和“无礼”的原因是:

“无信”是因为:和别人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 “无礼”是因为:对着对方的儿子骂他的父亲。

4.本文通过对友人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友人是一个 不守信用、不懂礼节、用于粗俗、暴躁易怒、有错能改 的 人。

5.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乏哪两种品格?缺乏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里? 信和礼。

失信表现在:过中不至。 失礼表现在:对子骂父。

6.本文通过对元方语言、动作的描写,从元方能够分析父亲友人的错误,能及时应对,不因为对方是大人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等,表现出元方是一个 聪明/是非分明/敢于提出自己看法/能言善辩/懂礼识义 的孩子。

7.对“入门不顾”这一举动,你是怎么看的/你认为这是“失礼”的行为吗? ①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不失礼,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父亲,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②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且“人非圣人孰能无过”,知错就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不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8.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要守信用(信)、要讲礼貌(礼)。

9.根据课文内容,用语体文写一则小故事。注意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作适当描写,力求表现人物的性格。 10.关于守信的名言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1.你能说出其他像元方一样年幼就很出众的小孩吗?

黄琬(聪慧)、王戎(识李)、谢道韫(咏絮)、曹冲(称象)

《两小儿辩日》 一. 重点字词解释

1.辩斗:争辩 2.问其故:原因,缘故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距离 4.而日中时远:正午

5.及日中则如盘盂:到 盛放物体的器皿 6.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阴凉的意思。 7.及其日中如探汤:伸 热水 8.孔子不能决也: 决断,判定

9.孰为汝多知乎:谁 你 通“智”,智慧 二.句子翻译(见半张纸) 三.内容理解

1.本文主要通过 对话 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因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等到中午就像盘盂,所以远厨的小而近处的大。

另一个小孩说,因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清凉凉,等到中午就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所以近处的热而远处的凉。 3.为什么两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

答: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是 从视觉/大小形状,一个是从触觉/温度,所以有不同的看法。

4.两小儿一个凭视觉,一个凭触觉来判断太阳的远近,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

答:看问题要客观,要全面,要有科学依据。 5.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这两个小孩的问题?

答:(不能。)因为这是当时的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学无止境,即使是渊博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从他们的辩斗中,可以看出两个小孩有着怎样优秀的品质? 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8.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孔子有着怎样优秀的品质? 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9.《两小儿辩日》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1)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无止境,要不断学习。

(2)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勇于质疑。 (3)要善于观察,说话要有理有据。

(4)认识事物要用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10.听了两小儿“孰为汝多知乎!“的话,孔子会说什么?

11.对“两小儿笑曰“的”笑“,有人认为是”善意的笑“,有人认为是”恶意的嘲笑“,你同意哪一种态度,说说你的理由。

预备年级期中复习《陈太丘》《两小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vg3c591sb83hrt8bvf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