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作者:王 瑜 李伟琛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06期
摘要: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并不断蔓延和渗透,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这场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被称为经济血脉的商业银行如何从中吸取一些教训,是当前急需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从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入手,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次贷危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这种贷款分为优质贷款、次优质贷款和次级贷款。在2000年以前,美国的金融机构一般只发放前两类贷款。9.11后,由于IT新经济泡沫破灭,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连续多次降息,使联邦基准利率达到1%的历史低点,同时通过两个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房利贷和房地美公司提供贷款保证,从金融机构收购个人住房贷款的债权资产来鼓励个人购置房产。上述两个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来筹措购买抵押贷款的资金。 由于次级按揭贷款利息较高,一些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风险标准,发放次级按揭贷款,还出现零首付贷款、可调利率抵押贷款等降低贷款门槛的金融产品,出现了专门经营次级按揭贷款的金融机构。各种经营次级按揭贷款的金融机构根据信用风险评级,将这种债权资产划分为不同的住宅抵押支持证券。再由投资银行购买这种证券后,再出售给各种投资者。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资产证券化最大的公司。这使银行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放多轮个人住房贷款。为了让保险基金、退休基金、政府基金等大型投资机构购买住宅抵押支持证券,投资银行将低等级的债务重新组合,打包成债务抵押凭证,再次进行证券化融资,此外还针对对冲基金等其他投资者发明了各种债务抵押凭证,大大扩展了证券化的市场。到2006年,全球以次级按揭为基础的债务抵押凭证发行量达到了560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45%。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在于美国房价、次贷、次债和相关金融衍生品的过度膨胀。尽管在起初次贷大大刺激了房地产业,但2006年初美国房价开始出现了下降的态势,银行利率从2004年开始上升,借款人债务负担明显加大,2007年比上年又下降了30%,这时借款人由于无法偿还房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