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精选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5:20: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188题[含答案]

一、简答题

1.柏格森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

柏格森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要以时间取代空间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他认为,在哲学史上,各种哲学都把时间和空间置于同一层次,用研究空间的方法来研究时间。形而上学模仿科学,用空间的语言来谈论时间,而这种语言又为常识的习惯所支配。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由于采用和科学一样的理智的方法,导致在时间、运动和变化以外,因而也在我们的感觉和意识以外去寻求事物的实在性。结果,它只是或多或少人为地安排概念,每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假设的构造。柏格森认为,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综合,它决不能像实证科学那样把心灵生活和内在生命与空间中的物质对象等同对待。它应当有一个与实证科学不同的对象,这个对象即是时间——真正的绵延。

2.拉康与福科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基本思路)他们都着重于无意识的结构的探索,但他们对人的个性的形成和人的认识形式的形成都着重于社会因素,企图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这在他们研究的领域中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其理论本质上仍然是唯心的。

3.试述皮尔士对笛卡尔哲学传统的批判。

主要有两个方面:⑴他认为作为笛卡尔哲学出发点的普遍怀疑实际上不能成立。在人们的现实的认识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没有正当理由加以怀疑的东西,在人的认识和行动中不能仅仅是怀疑,而必需有一定的信念,要将认识和行动看做是一个具体和现实的探索过程,也就是肯定它的现实性和时间性。⑵他认为被笛卡尔当做惟一不能怀疑的“我思”未能越出自我的狭隘范围,由之出发来肯定知识和观念的确定性和绝对可靠性意味着认为个体意识的直观具有确定性和绝对可靠性,认为“凡我清楚地确信的任何东西就是真的”⑶他在批判笛卡尔传统时之援引中世纪经院哲学不是全盘否定笛卡以来近代西方哲学发展所取得的进步,更不是要求从笛卡尔倒退到经院哲学。他只是认为笛卡尔没有从批判经院哲学中得出正确结论,反而抛弃了经院哲学中本来存在的关于现实的人类精神活动的多样性的因素,而后者则超越了绝对理性主义的局限性。总的说来,他对笛卡尔传统的批判主要是反对其认识论的直观性和绝对性,特别是反对把知识看做是作为主体的个人的自我确定,而强调应当将其看做是“共同体”中的不断商讨的过程,也就是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实践和探索过程。

4.为什么说皮尔士对笛卡尔哲学传统的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整个哲学传统的批判? 笛卡尔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在理性旗帜下推动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转向。他以普遍怀疑为手段对信仰的权威发动了挑战,并要求人们凭借自己生而固有的理性能力、运用理性推理的方法建立无所不包的、确定的、绝对可靠的知识体系。笛卡尔以后的

许多西方哲学家的具体理论各有特点,但在要求建立确定和可靠的知识体系上大体上都走的是笛卡尔所开辟的道路。皮尔士是较早察觉到笛卡尔哲学的这种意义的西方重要哲学家之一。他由此把笛卡尔看做近代哲学之父,认为大部分近代哲学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效仿笛卡尔。因此他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整个近代哲学传统的批判。 七章实用主义论述题

5.简述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对休谟类型的经验主义和理性派唯心义的超越及它的局限性。

超越: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抓住了休谟类型的经验主义和理性派唯心主义在解决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所存在的片面性,他反对休谟主义者用心理联想、理性派唯心主义者用绝对理性原则来解释这些联系是可取的。

局限性:否定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任何经验或理性原则为转移的客观联系。他把心物等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结为经验内部的联系,并未能取消、更未能解决心物等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等关系的问题。由于经验往往局限于现象范围,而且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因而他的彻底经验主义并未能越出现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窠臼。

6.詹姆士在具体解释意识流时所提出的五种特征。

⑴思想总是个人的思想。既不属于这人、又不属于那人的纯粹思想是无法证明的。⑵思想永远是变化的。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之中,即使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事物在不同时刻也会有不同的感觉。⑶思想总是连续的。每一个人要活着,其意识、思想总是处于没有间断、没有裂痕、没有分离的状态,永远是连续的。⑷思想必有不以思想为转移的对象。它由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的思想具有同一对象而肯定思想之外有作为对象的实在存在,并以此批判某些公开的唯心主义。⑸思想总是有选择性,总是与人的利益和兴趣相关。

7.皮尔士是怎样改造传统形而上学的?

⑴一方面他强调要把逻辑当做形而上学的基础,由逻辑结构引出存在结构。他把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与他提出的逻辑范畴联系起来,由后者来说明前者;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形而上学应以经验观察为基础。⑵他企图调和建立形而上学的这两种矛盾,当他肯定形而上学要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时,他所指的是现象学和规范科学所进行的经验观察。在他看来,现象学是这样一种考察经验的方法,它从经验中抽取其最一般的、绝对必然的特征,这是一种达到普遍范畴的方法,这些范畴同样可能通逻辑程序而获得。因此二者只是重点不同,结论则一致。⑶经验观察观点着重于形而上学的思维的“物质”方面,逻辑观点着重于“形式”方面,它表明范畴学说得自逻辑反省。由于他不懂得由特殊经验得出一般结论的辨证法,他实际上无法真正把二者统一起来。

8.简述皮尔士的实用主义与康德关于实用的思想的重要区别。

⑴①康德尽管提出了“实用的信念”等观点,他对经验、实验等的解释以及他的整个认识理论也都局限于现象范围,否定了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对外部世界的描绘;但康德在肯定先

验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时并没有否定自在之物的存在及其对经验的影响,也没有否定获得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的可能性。②皮尔士不满康德的这种矛盾立场。他把一切知识都归结为“实用的”信念,关于知识的问题被归结为确定信念以便使之成为行动的工具的问题。⑵皮尔士也企图建立一个包括本体论、知识论和范畴论等内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但这不同于康德的体系。他排斥本体论,明确指出实用主义“本身不是关于形而上学的学说,不试图确定事物的任何真理性。它只是一种发现现实的词和抽象概念的意义的方法。”

9.美国新实在主义者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一些共同原则是什么?

⑴哲学家应当像科学家那样在工作中进行合作,采取共同的科学研究方法;⑵哲学家应当像科学家那样,把他们的部题各个孤立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研究分析,也就是把认识论问题孤立起来,只须研究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而不要预先断定、甚至不要提出关于认识的主体或被认识的客体的最终性质问题;⑶至少某些我们所认识的具体事物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它们的时候就已存在;⑷至少某些我们所认识的本质或共相在我们还没认识到它们时,就一直存在着;⑸至少某些实在的具体事物以及共相是直接被认识的,而不是通过摹写或精神映象被间接认识的。

10.柏格森的“直觉高于理性”。

柏格森以其“世界的本质是生命之流”的唯心主义本体论为基础,建立了他的直觉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既然生命是“真”,物质是“假”,那么认识的对象绝对不是物质世界,而应该是物质世界的本质的生命之流:意识和精神。理性、科学的理智的认识不能认识生命之流,只能获得作为假象的自然知识,他们永远不能表达活生生的精神和生命,不能把握生命的整体,其结果必然是疏漏了实在的真正本质——绵延。因此,理智、科学只能认识物质世界,认识假象,获得暂时的生命和绝对真理,得不到生命的、永恒的、绝对的真理和世界本质。要认识宇宙的本质及生命和绝对真理,只能依赖于自我的内省,用自我的生命深入到对象的内在生命之中,以达到生命之流的交融。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神秘的活动,即“直觉”。其神秘主义的直觉主义是反理性、反科学的。

11.新实在主义者无法摆脱困境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⑴他们都反对把认识看做是对客观事物的映象或摹写,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⑵都把认识和被认识的对象等同起来,抹煞了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或者说意识和存在之间的区别;⑶都没有在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基础上,更谈不上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来探讨认识问题,因而不可能正确解决存在和意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所以虽然他们批评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但并未能超越唯心主义,他们的理论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12.简述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尽管生命哲学内部并不统一,但不同生命哲学家之间仍存在许多共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①他们都不把生命看做是物质或精神、感性或理性的实体,而看做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

最新精选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vlen3mll33qhtz4wh2h1h1yk7phhy00sl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