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9:27: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其具体主要体现在:筑山、理水、植物、建筑、书画等;而在艺术特色上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等。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好多园林中,有的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水

为表现自然,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有的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有的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有的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有的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水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一般理水的方法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大多是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如从它的下面流出,用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者临水布置蒲苇、杂木等,造成池水无边无际的视觉印象。

(二)隔。有的筑堤坝横断在水面上,有的用隔水净廊可以渡过水面,有的在水面上架设曲折的石板小桥,有的在水面上设置汀步,正如计成在《园冶》中

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这样就可以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的感觉。

(三)破。当水面很小时,比如在曲折的小溪绝涧、清泉小池,可以用乱石为驳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且配置一些株形小巧细致的植物,那么虽然水面很小,也可以给人一种深邃山野风致的审

美感觉。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注重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一是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是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斑驳的粮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等;三是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其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这些植物寓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到处可见。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亭台楼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

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应、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在建筑中可以观赏景景色,在园中它也是构景的一部分。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是自由的。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地方。厅前开挖水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

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被誉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不少文人画家将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特别是明、清两代,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成为了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如嘉定南翔占漪园为著名画家李流芳设计),而一些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如明代著有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园林艺

术著作《园冶》的计成),也都擅长山水画。于是,诗情画意逐渐成为唐宋以来造园的主导思想,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画式的园林艺术。可见,园林与山水画关系之密切。

因此,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更是应用广泛,起着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通过上述文字的论述不难看出中国古典园林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对筑山、理水、植物等园林要素进行组合,构造出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情画意等特点。

04园林专升本

21号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 图文 的文档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vm9c6jjox4zk8m0i2f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