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说明:
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
2. 作业习题选自教材: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
3. 以图表方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1
周次:1 课时:3 教学内容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第二节 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第三节 通信的传输媒质 目的要求
1. 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标志 2. 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3. 熟悉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方框图和组成部分 4. 了解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区别和优缺点 5. 了解常用传输媒质的种类和特性 讲授思路
1. 课程简介:
高频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的特点
详述学习方法
与前导课程(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的关系 课程各章节间联系和教学安排 参考书和仿真软件
2. 简述无线电通信发展历史 3. 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图解信号传输流程
哪些环节涉及课程内容 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
▲三要素:载波、调制信号、调制方法
各种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方法
▲详述AM、FM、PM(波形)
4. 详述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
◆图解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各单元电路与课程各章对应关系)
超外差式和直接放大式比较
5. 简述常用传输媒质:
常用传输媒质特点及应用
有线、无线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天波、地波
各自适用的无线电波段(无线电波段划分表)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画出超外差式接收机电路框图。
2、说明超外差式接收机各级的输出波形。
2
周次:2 课时:3 教学内容
1. 第二章 选频网络
第一节 串联谐振回路 第二节 并联谐振回路
第三节 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 目的要求
1.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 2.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 3.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 4. 了解串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5. 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
6. 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 7. 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 8. 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 9. 了解并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10. 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 11. 了解低Q值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 12. 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计算 13. 了解并联电路的一般形式 14. 熟悉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计算 讲授思路★◆▲ 1. 选频网络概述:
选频网络(后续章节的基础)
谐振回路(电路分析课程已讲述) 滤波器
单振荡回路 耦合振荡回路(耦合回路+多个单振荡回路)
串联谐振回路 并联谐振回路
2. 详述串联谐振回路:
串联谐振回路电路图
详述回路电流方程的推导(运用电路分析理论)
谐振状态特性 非谐振状态特性
★计算谐振频率、特性阻抗、能量关系、 ★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阻抗特性、电压特性、空载品质因数
▲计算有载品质因数 ★计算通频带
(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品质因数的影响)
串联谐振回路适用场合
3. 简述并联谐振回路:
参照串联谐振回路的讲述过程 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对偶性
3
4. 详述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和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
运用上述标准串联或并联谐振回路的已知结论,分析复杂谐振回路
混联电路到串联或并联电路 推导抽头电路到无抽头电路的等效互换
◆推导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 电感抽头 电容抽头 (依据等效前后阻抗虚实部恒等)
谐振回路的应用电路只需推导串联或并联电路形式之一 不考虑互感、谐振条件下推导
◆推广到一般情况(非谐振、有互感)
抽头电路等效互换举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