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伦理学读书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7 19:18: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伦理学读书报告一

阅读文章:Courage by Charles M.Young

这篇文章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勇敢的定义与阐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用实例加以了进一步的说明。作者在文中立足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相关质疑,以穿插的方式对勇敢进行了分析。

在文章的引言中,作者首先谈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个人道德德性的讨论,最先提到的是节制,指出节制与pleasure相关,而慷慨与wealth相关,转到谈论勇敢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其不同之处,勇敢同时与fear和confidence(作者在文中称其为cheer)相关。亚里士多德在NE和EE两本书中都没有尝试对自然的自信(the nature of cheer)作出解释,作者进而指出要想理解他对于勇敢的定义,首先必须了解其对自信的看法。由此开始了对courage的深入探讨。

作者首先提出了“doctrine of the mean”(汉语意为中庸原理),它把每种德性都和两只钳手联系起来了,一只是excess(过度),另一只是deficiency(不足),德性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中庸之态。基于此原理,亚里士多德在EE中把courage放在rashness和cowardice之间,excessive cheer 和deficient fear属于rashness,而deficient cheer和excessive fear则属于cowardice。作者接着指出在NE中,courage的定义更为复杂,这本书中把勇敢和三只钳手联系起来了,并且每一方面都涉及到了过度的一方面,由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把无所畏惧方面的过度作为害怕上的不足。紧接着作者谈及了NE和EE这两本书的不同之处,首先,NE一书认为rashness和cowardice都

是过度的表现,其次,EE一书把courage和两端联系起来,而NE则为三者,通过比较两书的不同,作者认为NE允许fear和cheer独立存在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看起来courage和两种中庸之态相关。通过比较这两本书,作者还发现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如temperance和self-controlled之间的区别,self-control的显现需要有与选择相反的意愿的存在,而temperance则完全拒绝这样的意愿,这样亚里士多德式的德性看起来就更像是self-control而不是temperance,这是问题所在。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想法:He who endures and fears what he should why he should,and as he should and when he should,and feels cheer similarly,is courageous.这样勇敢只是被那些成功克服与选择相反的意愿而行动而不是勇敢地行动的人所表现出来,勇敢在这种程度上就更像是self-control而不是 Aristotelian virtue。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与fine相关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活动只有在因为本身的好而发生的时候才能认为是有德性的,勇敢也不例外,勇敢的人会坚定地为了好的目的而做好事。fine涉及到对勇敢的阐释上来,不仅是勇敢的行动的必要动机,而且是勇敢的活动可能发生的情形,勇敢,只与对死亡的害怕有关,并且这种死只存在于战场之上。作者在提出了与亚里士多德式的德性相关的一些问题后,指出我们要想理解亚里士多德式的勇敢就应该了解courage和fine之间的特殊关系。

接着作者分几部分谈了勇敢和它涉及的其他东西的关系,并举例子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作者首先谈了courage 和 self-confidence,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这一话题:亚里士多德式的勇敢和亚里士多德式的自我控制的显现都需要相反的意愿吗?按照亚里士多德对勇敢的已有的解释,勇敢更像是一种自我控制。接着作者以亚里士多德的口吻做了假设:勇敢的人有避免死亡的这样一种意

愿,但是他们却并不害怕死亡,从这种角度上看,勇敢就更像是节制,没有涉及到相反的意愿。在战场上,面对大多数人都害怕的事情:死亡,勇敢的人却并不会感到害怕,这里亚里士多德似乎想要在可怕的东西和勇敢的人所害怕的东西之间加以区别。和self-confidence比较,self-confidence所涉及的选择和意愿是完全相反的,而勇敢的人那种勇敢战斗的选择和想避免死亡的意愿却并不是完全相反的,二者甚至还可以统一起来。唯一能把勇敢当成是自我控制的方法就是把那种想要避免死亡的意愿看成是想要逃走,但是亚里士多德却绝不会这么认为。于是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基于此勇敢就不是一种走我控制了。

接下来作者围绕the object of cheer讨论了与其相关的danger,safety和success。亚里士多德对fear做了详细的解释,而对于cheer却没有说任何相关的东西,于是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说cheer和fear是相反的,那么根据fear的纲要,cheer将会有和fear相反的三种例子,所以作者认为应该重新留意这些纲要。作者举了一个一战中的实例来说明“danger as the object of cheer”,Stocks是曾在一战中服过役,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对亚里士多德自信与勇敢的情形有关的说法产生了疑问,他看见有一个非常表现得非常安静的士兵,在战场上却表现得非常勇敢,不怕牺牲。随后作者对这个实例进行了分析,他对战场上的害怕与勇敢进行了详细的区分,认为Stocks的例子并不能作为亚里士多德的想法的一种解释,因为Stocks的想法和亚里士多德有很大的差距。接着作者谈了:safety as the object of cheer。勇敢的人在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时候,失去生命会使人害怕,而生还的希望则给人以自信,这两者是此消彼长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过度的害怕和不足的自信能够在cowardice上统一起来,作者又提及了NE和EE两书中的不同。然后作者提到了自信所带来的在safety之

外的另一种好的东西:成功,面对害怕的东西,人会感到害怕并想要避免它们;面对使人自信的东西,人会感到自信并且想要得到它们。勇敢的人在战场上既能勇敢地战斗,又能很好的保护自己的生命。作者举了一个与此相关的例子:Horatius at the bridge,面对敌人的进攻,Horatius勇敢地挺身而出并和两名同伴合力摧毁了大桥:敌人前进的唯一通道,最后Horatius成功地拯救了他们这座城市并在最后跳进了河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这与亚里士多德对勇敢的阐释完全符合。

作者最后谈到了要为好的目的而行动,只有好才能作为NE和EE这两本书中德性活动的动机。亚里士多德对自杀和勇敢的事情做了比较和区别,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两者的动机不同,但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与动机有关,和活动没有关系,通过引用亚里士多德所举的例子,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并以自身作为假设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作者谈了什么时候的死才是好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敢只有在面对好的死亡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战场上的死才是最好的。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质疑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德性的一些想法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通过找出亚里士多德文献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错误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引用了实例加以细致分析。作者以courage为中心展开,论及了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的理论体系,从其产生、定义、判断等方面逐一入手,很清楚地显示出了某些方面点的逻辑上的缺陷,甚至是错误,如勇敢所涉及到的两种极端(fear和cheer),以及什么是勇敢等等,我认同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一些质疑,这说明前人的理论中还有一些需要后人去不断完善,亚里士多德式的德性理论体系,会这样不断走向完美。

搜索更多关于: 伦理学读书报告 的文档
伦理学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vnob9sirp7yogl1iu3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