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蹬筋的计算
1、马蹬筋属于施工用措施钢筋,目的是防止浇筑砼时候上层板钢筋网片塌陷与下层钢筋网片粘叠在一起。一般板厚在90及以上均需要配置,施工多采用U型和S型马蹬筋。
2、马蹬筋没有国家标准或规范,目前预算流行算法是按板浇筑面积每M2一根。单根钢筋的型号比上层板钢筋的型号高一级,单根钢筋的总长度依据采用U型、S型以及上层钢筋布排间距、板厚等因素综合考虑。
五、挑檐、栏板、压顶和后浇带等钢筋的计算(略) 六、各种预埋钢筋、板阴阳角放射钢筋(略)
广联达GGJ2009总结: 一、楼层设置
1、抗震等级的设置是针对整个楼层而言的,也就是说所有构件的设置每层都是一样的。有一些构件是无需抗震的是客观常识性的,不是说一定需要图纸说明。
2、砼的标号设置要和图纸设计完全吻合,层与层之间一般存在差别。 二、计算设置
1、计算设置选项中的构件计算设置、节点设置和连接方式设置是必须要根据图纸情况作出调整的,否则钢筋计算无法确保准确。
2、连接方式有的招标文件中有明确要求可以参考其要求设置,没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我们先前讲解的国家规范要求设置,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个方面出现理解上的差异导致钢筋工程量有一定的出入是正常的,一般求同存异最后领导定夺。
3、在正确建模的前提下,计算设置是广联达钢筋计算是否准确的核心所在,也考验预算者G101平法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我们以后在工作中继续深入学习,了解和领悟得越深透,设置就越准确,和实际误差就越小。
三、建模顺序及注意要点 1、一般遵循柱、墙(砼墙)、梁、板、砌体墙、构造柱、门窗、过梁等建模顺序。
2、布画建模最好选择在全楼的最低的标准层开始,不急于复制,一般按上面顺序将标准层上所有构件完整布画后再执行复制图元等操作。
3、竖向的建模和复制顺序:自标准层两路方向复制,遵循一个方向由低层逐步过渡到高层及屋面,另一个方向由低层往地下室和基础层。一般基础层
最后布画。
4、复制时柱和砼墙一般选择覆盖和保留原有构件属性;梁板一般选择覆盖和不保留原有构件属性;砌体墙和门窗一般同梁板操作。
5、所有的矩形柱(无论是框柱还是暗柱)均可以用柱表一次性建立,所有的异形柱(无论是框柱还是暗柱)均可以采用暗柱表一次性建立。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我们刻意命名好AZ和KZ的代码。 6、初学者布画时候柱不容易出问题,砼墙和梁板均容易出现交叠不清晰、碎段和碎片等问题,严重时导致汇总计算时提示大量错误甚至汇总计算被锁定导致无法汇总,现总结一些布画要点共大家参考:
(1)砼墙的布画纵横一定要做到墙的几何中心线垂直相交(有个小缺口属正常);所有暗柱的部位一定先用完全吻合的砼墙布画覆盖,否则墙钢筋会出错;砼墙和砌体墙垂直相交或者斜交部分可以互相交叠(几何中心线垂直相交即可),但砼墙和砌体墙完全处在同一条线上要注意布画方式,砌体墙只能紧挨着砼墙不得交叠,否则导入GCL2008后会发生扣减的严重错误。
(2)梁的布画原则是按图纸跨数拉通一次性布画,
不要分段布画,延伸悬挑梁采用点加长度方式。推荐建梁数据库时候不设置跨数,采用布画完成后一次性批量识别梁支座的方式完成支座和跨数的录入;而后进入原位标注的录入,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现梁跨不符合图纸要求再局部删除或重设支座后选择一次重提梁跨即可。由于软件的特殊要求,注意我们布画的梁和梁(含砼墙)一定要完全形成封闭状态,否则后续布板无法采用点布方式。
(3)板的布画优先采用点布方式以确保楼层板封闭无缝隙(拉矩形的方式容易形成缝隙,导致多板上部钢筋拉通无法布置),但这个方法在全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的楼层部分砼墙和梁做板支座的区域容易出现碎板碎片,需要我们人为核查删除。 (4)梁板布画中出现上下两层梁板的情况建议采用分层布画,不推荐画在一层。
(5)板钢筋的布画要注意:广联达的跨板受力筋和支座负筋的布画默认是自动布画相应垂直边的分布钢筋的,同时软件会自动识别分布钢筋方向是否有拉通布置的面筋或者其他负筋,有则取消无者自动布画,所以在板钢筋布画时候需要我们事先设置好分布钢筋的型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广联达的分布钢筋和面筋、负筋及跨板受力钢筋是相互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