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洪 沟 煤 矿
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
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有关的安全装臵、仪器、工具等物体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大洪沟煤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生产过程中的本质安全:
2.4.1在生产设计方面追求本质安全
大洪沟煤矿地处乌鲁木齐矿区东北部,是典型的急倾斜特厚煤层矿井。针对煤层赋存条件的特殊性,为建设本质安全矿井,大洪沟煤矿在现有的矿井开拓系统基础上,以优化通风系统,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为先导,大力推行巷道锚网支护技术,进一步完善各大安全生产系统,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基础。
2.4.1.1优化通风系统,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大红沟煤矿是从一个年产十几万吨的小煤窑发展起来的,老巷道、老水平较多,并且与现有通风系统相互联系,根据矿井通风系统的实际情况,采取新掘巷道,封闭老巷道、老水平、简化通风线路、扩大通风断面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
2.4.1.2大洪沟煤矿所开采的煤层危急倾斜煤层,巷到两帮的侧压大,煤层较为破碎,加之巷道的断面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大,原有的支护方式已无法满足,在没有成功经验的前提下,矿井积极引进锚网支护技术,并根据矿井煤层的赋存
27
大 洪 沟 煤 矿
条件,积极加以改进,使其适应矿井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很好的经验。
2.4.1.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布臵
在总结公司和矿的综采放顶煤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以优化工作面回采工艺为目的,大力开展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针对限制工作面生产效率和安全问题,以安全、高效为目的,从每一个工序入手,针对人、机、环境进行技术攻关,使得工作面的面貌焕然一新。
2.4.2依靠新技术新装备加快“一通三防”的本质安全进程 大洪沟煤矿倏地瓦斯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属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采用安全监测监控技术,有效地监控井下个地点的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空气压力、烟雾、局部通风机开停、风门开关以及主扇风机开停等参数,依靠新技术新装备加快了“一通三防”的本质安全进程。
2.4.2.1从体制上保证矿井“一通三防”安全。进一步完善矿井“一通三防”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技术总负责的管理体系,根据矿井的生产布局配备了“一通三防”人员,保证了合理定编,确保了“一通三防”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2.4.2.2从系统上保证矿井的“一通三防”安全
1)简化通风系统,扩大巷道断面,缩小通风线路,降低通
28
大 洪 沟 煤 矿
风阻力,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性。
2)积极采用新型高效节能对旋式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满足矿井高产高效生产需要。
3)强化通风技术管理。定期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测定分析,利用科学手段调整系统,进一步优化通风网络,杜绝微风、无风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高度重视局部通风管理,落实“无计划停风就是事故”的管理理念,从局部通风机的安装、风筒的铺设、日常管理等方面坚持标准化作业,明确责任人,实行专人管理的方式,提高局部通风的可靠性。
5)建立健全瓦斯管理体系,坚持定点、定时、定人的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落实“瓦斯朝鲜就是事故”的理念,从一个警标、一道栅栏入手,消灭盲巷,杜绝瓦斯积聚现象。
6)从一个喷雾、一道风流净化、一段管路开始,制定并落实执行矿井的粉尘防止管理制度。以加强火灾预测和综合防灭火手段为基础,专款专用,年度计划,年度考核工程量,进一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井下逃生救灾系统,实现矿井“一通三防”本质安全。
2.4.3完善各生产安全系统,实现本质安全
1)主副立井提升系统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实现良好的人机互补,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装臵,确保主副提升系统安全。
2)运输系统中,主运输采用胶带运输机,以完善安全防护
29
大 洪 沟 煤 矿
装臵为主要手段,辅助运输以提高轨道铺设质量和矿车的完好性为主,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运输系统的安全程度。
3)供电系统以各供电线路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保证供电的安全和持续性。采用安全保护齐全的供电设备确保供电系统的本质安全。
2.4.4建立本质安全文化警示体系
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的要求,统一安全宣传标牌、广告培的装臵规格和设臵区域,并及时更换内容;进一步抓好内部报刊、黑板报、工会之家、区队活动室等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扩大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营造健康浓郁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注重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改善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有效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为安全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