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下)第三次调研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36: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池中X与阴极铁相连作负极,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Pb+SO42--2e-=PbSO4,Y与阳极铝相连作正极,电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串联电路中各电极转移电子相等,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电解池阴阳极以及铝电极上产生氧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6.答案:B

解析:解:前4周期的一部分,且X、Y、Z、R和W均为主族元素,

A.X位于第二周期,Z为第三周期元素,二、三周期均含8种元素,则X、Z原子序数相差8,不可能为相差18,故A错误;

B.若X为C,Z为Si,C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和C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次外层含有电子数为2,故C错误;

D.Y可能为Al、Si、P,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不是强酸,故D错误; 故选:B。

前4周期的一部分,且X、Y、Z、R和W均为主族元素,

A.X位于第二周期,Z为第三周期元素,二、三周期均含8种元素; B.若X为C,Z为Si,C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和CO; C.X位于第二周期,次外层含有2个电子; D.Y位于第三周期,可能为Al、Si、P。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原子序数的关系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位置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像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盐的水解原理及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A.a点为0.10mol/L的NH2OH溶液,电离常数Kb=9.0×10-9,则其溶液中c(OH-)=mol/L=3.0×10-5mol/L,c(H+)=mol/L=×10-9mol/L,溶液的

pH=-lg(×10-9)mol=9+lg3=9.5,故A正确;

B.d点加入40mLHCl溶液,盐酸过量,反应后溶质为NH3OHCl、HCl,混合液中c(HCl)≈mol/L=mol/L,0.1mol/L的盐酸中水电离的c水(H+)=1×

10-13mol/L,-lgc水=13,10-13mol/L,(H+)由于d点盐酸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则水电离的c水(H+)>1×-lgc水(H+)<13,故B错误;

C.c点加入20mL等浓度的盐酸,NH2OH和HCl恰好反应生成NH3OHCl,NH3OH+发生水解生成NH2OH和H3O+,发生反应为:NH3OH++H2O?NH2OH+H3O+,故C正确;

D.b点pH=7,溶液呈中性,则c(H+)=c(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NH3OH+)=c(Cl-),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Co2O3+SO32-+4H+=2Co2++SO42-+2H2O 将Fe2+氧化成

第9页,共15页

Fe3+ Fe(OH)3、Al(OH)3 5.2~7.6 Mn2+ CoC2O4Co+2CO2↑

解析:解:(1)工艺流程中“磨矿”,将固体粉碎,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还原Co2O3生成Co2+,自身被氧化为SO4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3+SO32-+4H+=2Co2++SO42-+2H2O,

故答案为:Co2O3+SO32-+4H+=2Co2++SO42-+2H2O;

(3)NaClO3的作用是将浸出液中Fe2+氧化为Fe3+,有利于通过调节溶液pH,除去溶液中的Fe3+; 故答案为:将Fe2+ 氧化成Fe3+;

(4)Fe3+完全沉淀时的pH为3.7,Al3+完全转化成Al(OH)3时的pH为5.2,而Co2+开始生成Co(OH)2沉淀时的pH为7.6,则应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5.2~7.6, 故答案为:Fe(OH)3、Al(OH)3;5.2~7.6;

(5)由表中数据可知,Mn2+生成沉淀的pH较大,为避免生成Co(OH)2沉淀,应加入萃取剂除杂,故答案为:Mn2+; (6)计算晶体物质的量n==0.03mol,失去结晶水应为0.06mol,固体质量变化

=0.06mol×18g/mol=1.08g,图表数据可知,210~350℃固体质量变化=5.49g-4.41g=1.08g,说明210~350℃失去结晶水得到CoC2O4,

59g/mol=1.77,可知固体为Co单质, 大于420℃时固体的质量为1.77g,因m(Co)=0.03mol×

则在加热350℃~420℃过程中为CoC2O4分解生成Co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C2O4Co+2CO2↑,

故答案为:CoC2O4Co+2CO2↑。

水钴矿中加入盐酸和亚硫酸钠,可得CoCl2、AlCl3、FeCl2、MgCl2、CaCl2、MnCl2,加入NaClO3,可得到FeCl3,然后加入Na2CO3调pH至5.2,可得到Fe(OH)3、Al(OH)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CoCl2、MgCl2、CaCl2、MnCl2,向溶液中加入NaF溶液,除去钙镁离子,然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II中加入萃取剂,萃取后溶液加入草酸铵,得到草酸钴,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为高频考点,题目涉及沉淀与pH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涉及的操作方法及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中等。

9.答案:六 哑铃形 sp3 非极性 BE 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

半满时最稳定,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所以铁离子比亚铁离子稳定 3:1 12

解析:解:(1)钕(Nd)为60号元素,属于镧系元素,位于第六周期;B为5号元素,核外排布为1s22s22p1,最高能级为p能级,为哑铃形; 故答案为:六;哑铃形;

(2)①每个铝原子和四个氯原子形成共价键,采取sp3杂化;Al2Cl6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

第10页,共15页

故答案为:sp3;非极性;

②Al采取sp3杂化,用最外层的四个空轨道接受O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O与H之间是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BE;

Fe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ⅤⅢ族元素,(3)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则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则Fe2+的价电子排布图为:;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最稳定,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所以铁离子比亚铁离子稳定,则亚铁离子易被氧化生成铁离子; 故答案为:;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最稳定,Fe3+的核外电

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所以铁离子比亚铁离子稳定;

(4)该晶胞中N原子个数为2、Fe原子个数=12×+2×+3=6,则Fe、N原子个数之比为6:2=3:1; 故答案为:3:1;

(5)以Fe2+顶点研究,与Fe2+紧邻且等距离的Fe2+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为2个晶胞共用,与Fe2+紧邻且等距离的Fe2+数目为目=1+12×=4,晶胞质量=为r pm,则晶胞棱长=2rpm,则:故答案为:12;。

=12;晶胞中Fe2+数目=8×+6×=4,O2-离子数

g,Fe2+与O2-的最短核间距等于晶胞棱长的,设二者最短距离g=ρ g?cm-3×10-10cm)3,解得r=(2r×

pm;

(1)钕(Nd)为60号元素,属于镧系元素,位于第六周期;B为5号元素,核外排布为1s22s22p1,

最高能级为p能级;

(2)①Al2Cl6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每个铝原子和四个氯原子形成共价键,采取sp3杂化;

②Al采取sp3杂化,用最外层的四个空轨道接受O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O与H之间是极性键;

(3)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结合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画出价电子排布图;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最稳定;

(4)该晶胞中N原子个数为2、Fe原子个数=12×+2×+3=6,则Fe、N原子个数之比为6:2=3:1; (5)以Fe2+顶点研究,与Fe2+紧邻且等距离的Fe2+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为2个晶胞共用;Fe2+与O2-的最短核间距等于晶胞棱长的,均摊法计算晶胞中Fe2+与O2-离子数目,计算出晶胞质量,而晶胞质量也等于晶胞体积与晶体密度乘积,联立计算。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会用替换法书写等电子体微粒,会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一些问题,掌握均摊法进行晶胞有关计算,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 10.答案:CH2=CH2 Br2的CCl4溶液或溴水 HOOCCH2CH2COOH

第11页,共15页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

应) 3

(任意1种)

解析:解:(1)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A为CH2=CH2,故答案为:CH2=CH2; (2)a可以为Br2的CCl4溶液或溴水,故答案为:Br2的CCl4溶液或溴水;

(3)由分析可知C为HOOCCH2CH2COOH,故答案为:HOOCCH2CH2COOH; (4)反应II为HOOC-CHBr-CH2-COOH的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5)反应Ⅲ为HOOC-CH=CH-COOH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6)G和H反应生成M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Q是GQ满足下列条件:(7)(CH3OOC-CH=CH-COOCH3)的同分异构体,①1molQ能与2molNaOH完全反应,可以含有2个羧基,或2个酯基,或者1个羧基、1个酯基,②Q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应为环酯结构,符合条件的Q的结构简式有

,共3种,

第12页,共15页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下)第三次调研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w1gs1lpg17z7sh75m1a072ie1yi3600n3j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