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模拟卷(三)
14.解析:选B.要使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必须使核子间的距离接近到10
-15
m,A项
错误;设发生了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则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2x-y+82=90,4x+208=232,解得x=6,y=4,故衰变过程中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B项正确;α射线是速度为0.1c的氦核流,穿透能力最弱,C项错误;β衰变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发生变化时的产物,D项错误.
15.解析:选D.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到重力,A、B对小球的支持力,如图所示, 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2cos θ=mg 所以加速度变化时F2不变;
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F2sin θ=ma, 解得:F1=F2sin θ+ma
加速度不断减小,则F1减小,F1、F2的合外力逐渐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 16.解析:选D.因卫星质量未知,故无法比较能量,故A错;卫星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故B错;卫星与月球均绕地球转动,v=GM地
,月球轨道半径r大,公r
转线速度小,故卫星速度比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大,所以C错;由an=ω2r,可见ω相同,r大,向心加速度an大,故D正确.
17.解析:选D.由图看出,物体在8~9 s内沿正方向运动,9~10 s内沿负方向,由于两段时间内图象的“面积”相等,说明两段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所以物体在8~10 s内位移为0,故A错误;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以看出,物体在8~10 s内加速度最大,故B错误;物体在0~9 s内沿正方向运动,9~10 s内沿负方向返回,所以物体在9 s 末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由A分析可知,物体在8~10 s内的位移为0,由“面积”等2+6-x
于位移,得到6~8 s内的位移x=×2 m=8 m,物体在6~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v==2t2 m/s,故D正确.
12
18.解析:选B.小物块a、b碰撞时有Mv0=(M+m)v,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为ΔE=Mv0
21Mm12-(M+m)v2,解得v=v0,ΔE=·Mv,x越大,v0越大,ΔE越大,选项A2M+mM+m20错误;M越大,a、b碰后小物块a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选项B正确;仅x越大,小物块a、b压缩弹簧时的平衡位置不变,选项C错误;小物块a、b分离时两者接触的弹力为零,两者的加速度相同,均为gsin θ,故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与M无关,选项D错误.
19.解析:选ABD.
如图,将粒子初速度v0分解为垂直极板方向的vy和平行极板方向的vx,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当分速度vy=0时,粒子的速度方向正好与上极板平行,则根据运动学公式有,Eq1Ek0
-v2d,由于vy=v0cos 45°,Ek0=mv2,选项A正确;粒子到y=-20,联立解得E=m22qd达上极板时,克服电场力做功为W=qEd=0.5Ek0,因而电势能增加0.5Ek0,机械能减少0.5Ek0,选项B、D正确;粒子到达上极板时,速度方向与上极板平行,选项C错误.
20.解析:选BD.导体棒始终静止不动,回路中磁场按图示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在0~t1为0,t1~t3恒定,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安培力F=BIL知,0~t1,F为0,f=0;t1~t3,F均匀减小到零再均匀增大,方向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摩擦力与安培力等大反向,选项C错误,D正确.
21.解析:选ABD.
mv2mvq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qvB=得:r=,由题、v、B大小均相同,则轨道半径r
rqBm2πm
相同,故A正确;粒子的运动周期为T=,则知T相同.根据左手定则分析可以知道,
qB重新回到边界时两个离子的速度偏向角均为2π-2θ,轨迹的圆心角也为2π-2θ,运动时2π-2θ间t=T,时间相同,故B正确;动量p=mv,它们速度相同但质量不同,所以动量
2π
不同,故C错误;根据几何知识得知重新回到边界的位置与O点距离d=2rsin θ,r、θ相同,则d相同,故D正确.
22.解析:(1)小车匀速下滑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合力为零;撤去拉力后,其余力不变,故合力等于撤去的拉力;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故 x0x0fvC==
2T2
2
12Mx20f
动能增量为:MvC= 28
合力的功为:mgx1
Mf2x20
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mgx1=.
8
2x0fMx20f
答案:(1)mg (2) mgx1=
28
23.解析:(1)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应选择较小的挡位,即“×1”挡位,测量结果为13 Ω;
(2)读数为1.5 mm+20.4×0.01 mm=1.704 mm;
(3)由于金属电阻丝的电流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选择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R1;电流表A1改装为电压表,由于电源电动势为6 V,故需要串联59 Ω的定值电阻R3,由于要精确测量,电流表A2外接,电路原理图见答案图;
I1(R3+r1)k(R3+r1)
(4)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x==;
I2-I11-k
k(R3+r1)πd2L
(5)根据Rx=ρ可得电阻丝的电阻率为ρ=.
d24(1-k)Lπ()2答案:(1)×1 13 (2)1.704(1.702~1.705均可) (3)如图所示 (4)k(R3+r1)πd2(5) 4(1-k)L
k(R3+r1)
1-k
ΔB
24.解析:(1)由图乙可知,t=0.01 s时刻=4 T/s
Δt
ΔΦSΔB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n=n
ΔtΔt解得E=0.6 V.
E
(2)0~0.02 s内,I==0.075 A,电荷量q=IΔt,
R+r解得q=1.5×103 C.
(3)0~0.02 s内,E=0.6 V,I=0.075 A,根据焦耳定律可以得到,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Q1=I2(R+r)t1=9×104 J
0.02~0.03 s内,E′=1.2 V,I′=0.15 A,根据焦耳定律可以得到,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Q2=I′2(R+r)t2=1.8×103 J 所以Q总=Q1+Q2=2.7×103 J
R-
而Q=Q总,解得Q=2.362 5×103 J.
R+r
答案:(1)0.6 V (2)1.5×103 C (3)2.362 5×103 J
25.解析:(1)设物块经过圆轨道最低点的速度为v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1mgR=mv2
20解得R=0.8 m
v2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
R解得F=3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 N. (2)物块滑上木板后,由图象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a1=1 m/s2
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1=ma1=1 N 设木板的加速度为a2,则f1-μ0(M+m)g=Ma2 解得a2=0.2 m/s2
当它们达到相同的速度时,有v=v0-a1t=a2t 10
解得t= s
3
这一过程中,物块的位移为
-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