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五人墓碑记》词类
活用现象学案 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了解“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2、学会判断词语活用类型。
【学法指导】先了解“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判断后边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 名词的活用现象
(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后面跟宾语(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就变成了动词。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
2、名词前面有\乃、将、已、未\等状语,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3、名词前面有\敢、能、欲(要)\等能愿动词,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二)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 .
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例: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例: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三)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伤仲永》 ..
例: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例: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四)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在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像狗一样”。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⑤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或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二、动词的活用现象 (一)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外连横而斗诸侯。(使??斗)例:可烧而走也。(使??逃跑)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拜)《过秦论》 .
例: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捕蛇者说》) 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例: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病梅馆记》 .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 .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为??哀叹)《阿房宫赋》 ..三、形容词的活用现象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滕王阁序》 ..
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 《赤壁之战》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 《陈涉世家》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形容词后面带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威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认为高贵的)
③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打听它的深度,就连那些爱游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④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泊船瓜州》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桃花源记》 .例: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例: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四、数词的活用现象
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
(一)数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例: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统一)例: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二)数词活用作使动词 例: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例:“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
例: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五、代词的活用现象
代词活用为动词,同形容词。活用后的词汇意义,仍不失其称代作用。例如: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课堂演练
①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草”“露”本来是 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
②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本来是 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_
③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墓”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 ____
⑤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__
⑥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__
⑦不能容于远近。“远近”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__ ____
⑧亦以明死生之大。“明”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_ _____
课后巩固
(1)北虽貌敬,实则愤怒。“貌”本来是 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______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疾病”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
(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夜”本来是 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________
(4)缇骑按剑而前。“前”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_____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6)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日”本来是 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__
(7)不敢复有株治。“株”本来是 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___________ _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
(9)予分当引决。“分”本来是 词,此处作 _语,意.为 _______________
(10)道海安、如皋。“道”本来是 词,此处活用为 _词,意.为 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