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轿车3.0I-V6-TDI型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详解
新款奥迪A6L轿车3.0I-V6-TDI型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采用了Bosch公司的第3代共轨技术,如图1所示。该系统配有一个由齿形皮带驱动的高压泵,左、右气缸座各有一条分配管。喷油压力提高到了1600bar(1bar =100kPa),比以前的第二代共轨系统提高了250bar。
图1 1.压电喷油阀
新一代共轨系统上最重要的改进就是燃油喷射系统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压电喷油阀(Piezo-喷油阀)。这种喷油阀是利用压电效应来控制的。压电效应是指当离子构成的晶体(电气石、石英、酒石酸钾钠)发生变形时,会产生一个电势。压电效应也可以反过来用,即加上电压后晶体会被拉长。
图2
采用压电喷油阀的好处在于:每个工作行程可产生多个触发周期;大大缩短多个喷油阀之间的切换时间;可以产生很大的力以对抗共轨压力;燃油卸压时可精确地控制行程;触发电压为110~148V,这取决于轨道的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维修时,如果更换了喷油阀,则必须对喷油阀进行和喷射系统匹配的操作,同时,还要进行喷油量对比(IMA)试验。
喷油阀中的液力转换器(连接模块)将执行元件模块长度的增长转化为液体压力和位移,然后作用到切换阀上。连接模块(如图3所示)的作用就像液
压缸,它的上面通过压力调节阀总是作用有10bar的燃油压力,该压力使这个液压缸反向运动。如果没有这个反向压力,则喷油阀就会失效。燃油在连接模块中的连接活塞 A和阀活塞 B之间起压力缓冲垫的作用。当喷油阀有动作但不喷油时(系统内进入了空气),喷油阀就会以启动转速来进行排气。
图
3 图4
喷油阀中的切换阀(如图4所示)由阀门板、阀门芯、阀门弹簧和节流片组成。燃油经节流片上的入口节流阀(Z)流到喷嘴针阀处并进入该针阀上部的腔内,于是喷嘴针阀的上部和下部压力就平衡了,喷嘴针阀就被喷嘴弹簧的作用力保持在关闭的位置上。当压下阀门芯时,回流通路就打开了,轨内的压力油首先流过喷嘴针阀上部的一个较大的出口节流阀(A),于是喷嘴针阀就被该压力抬离针阀座,然后就开始喷油。
由于压电元件的切换脉冲非常快,因此在每个工作行程中可以完成多次连续的喷油过程。当发动机冷机且以怠速运行时,喷油阀要进行两次预喷油和补充喷油。是否进行预喷油取决于发动机的负荷、转速以及变速箱的挡位。随着负荷的增加,预喷油逐渐减少,直至全负荷时只有主喷油在工作了。两次补充喷油都是用来还原颗粒过滤器的 2.齿轮泵和高压泵
齿轮泵(如图5所示)由齿形皮带通过高压泵的贯穿偏心轴来驱动,将油箱中的燃油(用油箱内的泵)输送到高压泵中。
图5 为了能更好地调节燃油压力,高压泵(如图6所示)使用了两个调节系统。当发动机冷机且以怠速运转时,燃油压力由燃油压力调节器N276来调节,用以限制扭矩的输出。在全负荷且发动机热机时,燃油压力由燃油压力调节器(计量单元 ZME)N290来调节,以避免在不必要时加热燃油。当供油轨上的压力超过200bar时,发动机控制单元就会启动喷油过程。当供油轨上的压力降至130bar时,发动机控制单元就会终止喷油过程。
图6 3.颗粒过滤器
相关推荐: